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二者的说法,内涵是一致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就在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塑造全面健康人格。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高中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这,无疑与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将新课标要求,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笔者认为,就是要做到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全面健康的人格。
一、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可谓语文素养的基础。任何一门语言,都应首先作为沟通的媒介和工具而产生并发展;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学生语言基础的建构及在基础之上的运用:应该使学生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
其次,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沃尔夫假说甚至提出语言制约思维的观点,这些说法,都揭示了语言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而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应用性功能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概念、体系和逻辑。
再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应着重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本质上还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学的美学课程,它所培育的,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学的方式,审美地看待世界的能力,其根本任务,还是要使得学生能够拥有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最后,语文学科还承担着使学生拥有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的终极任务。
韩愈说“文以载道”,也是在揭示文学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而高中语文课程需要主动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彰显我国文化自信、加强国民文化认同,竭诚尽力。语文教师,应该要使学生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塑造学生全面健康人格。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一书中提到:“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这一定义指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这是由参加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根本属性社会性决定的。
作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高中语文学科,就更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我们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塑造学生全面健康人格,首先就是要培养出爱国爱党的学生,使得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绝对领导的合理性、新时代的学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统一共同体等认识,清晰正确、坚定恒久。这也是习近平主席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明确要求。
其次,学生健康全面人格的养成,还包括拥有开阔的心胸格局和世界眼光,要有家国同构、个人与国家一体的为国家发展奋进担当的精神。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动荡中逐渐形成,可谓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化,而我们国家也正处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十字路口,要使得学生对这种形势有所认识,并自觉的把个体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联系、共呼吸的担当精神,并催生出其学习的根本动力源泉。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拥有创新、合作、理性的人格。我们培养学生,最终为了他们走上社会、走向世界做铺垫、打基础,而在当今时代,成就一个人高低的标准,除了学识的多寡,还不能缺少创新、合作、理性等品格。创新是一个人能力提升的根本源泉,合作是我们会做事、做成事、做大事不可或缺的品质,理性是学生获得真知灼见、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不断成长的必备能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创新、合作、理性的理念,春风化雨式地融入到日常教与学的实践中去,让学生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锻炼出这三种品质。这也正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第二点所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门教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核心素养的课程,是一门影响学生终身人格,锻造学生拥有热爱国家、放眼世界、能创新合作理性人格的课程。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正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实践这些教学教育要求的纲领和指南,我们需要经常保持对其的学习和研读,让我们的理念常新、方向不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199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