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沈波英
[导读] 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中语文教育更要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并利用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下面,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进行探析,并对其提出有建设性的具体措施,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渗透 全面发展
一、前言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侧重于知识的强制记忆,而忽略了对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概念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文精神渗透的理念逐渐融入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时代语文教育要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人文精神渗透对指导学生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人文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二、 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建立理性的思维方式,客观全面的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此外,人文精神的渗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作用。中华文化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其内容也是鱼龙混杂,人文精神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评价,汲取其中的优良文化,同时避免某些文化糟粕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侵蚀,真正意义上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思想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入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成为对抗社会不良风气的重要力量,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的职能不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为学生配备语言仅能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人文精神的渗透利用了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办法
        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办法不适当,并不适合学生发展,教师发挥创造力。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老旧单一,已经在高中教育中沿用多年,并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而做出改变。大多高中的教学管理中的规章制度都是有学校高层领导者指定的,主观性强缺乏公信力没有一定的客观性。领导层与基层教师的沟通较少,沟通都处于表面的层次,并没有深入到教师的教师课堂中去,高层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了解较少,不清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并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导致了领导者制定的规则主观能动性过强,压制了教师根据学生具体发展而制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也同样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基层教学水平,只是一味追求整体化,一致化。高中教育平台,占据整体教育的基础地位,高中教育管理平台应该制定合理化的、灵活化的规章制度,鼓励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考虑,多创造有趣生动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及时认识到人文精神在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人文精神的渗透和理论知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语文的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两方面取得进步。只有在新观念的指引下对学生进行新型的教育,才能在人文精神方面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度挖掘
        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材大多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的,其课文内容大多是中外文化中精华名篇,其内容纵横千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文精神渗透的最佳工具。因此,在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对文章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行深度发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对《离骚》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屈原优美的文学素养进行分析,还要分析他的人文精神,对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发掘和深度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历史背景,对作者的悲愤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四)营造人文精神教学的环境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对自身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微调,发挥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营造人文精神的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沟通,鼓励学生进行诗词歌赋名篇的朗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布置不同风格特点的名篇朗读任务,让学生进行展示。通过朗读活动的举办,学生对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缩短了学生与名篇的距离。
(五)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要想在教学中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就需要教师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水平,只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学习思想道德、政治文化、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在教学中对人文精神有更深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 总结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已经相对成熟,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要肩负起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渗透,通过对人文精神的介绍,促进学生个人道德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但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仍存在着人文性缺失、人文教育与知识教育脱节等问题,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为改善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将人文精神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在人文精神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育就能在对其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实现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勤.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课外语文,2017(33):152.
[2]郑辉.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