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卢世欣
[导读]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结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引言:略读是日常阅读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不要求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与解读,只要求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从小学起就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十分重要。但现今,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并没有真正实现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
1 正确认识,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
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课本中既然安排了略读课文,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忽略对略读课文内容的学习,有的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读,这就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课本中略读课文的价值,严重制约了略读课文的发展模式,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略读课文的认识,重视略读课文存在的意义,并对略读课文提出一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在阅读略读课文时不再毫无目的,而是能够有目标地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不能是笼统模糊的,而应该是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目标,以便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学生试着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文章的语言,从而学会略读。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几个问题: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母亲只是指他的生母吗?是否还有其他的母亲?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作者只是想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让学生知道略读时应该重点读哪里。略读不是整体从略,而是有重点的阅读。
2 引导自读,培养学生自主略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十分关键。略读课文的选材一般故事性较强,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更易阅读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现今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往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完成阅读任务,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略读课文时态度不积极,思维不活跃。教师应做到“大胆”放手,而不是“盲目”放手。教师在讲解精读课文时,都会非常细致地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其实略读课文的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阅读方法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阅读行为由教师主导逐渐变为自主阅读,教师应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例如,读完《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闰土的性格是怎样的?作者的性格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对闰土的印象那么深刻?通过设置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而且在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回顾自己之前的略读记忆,找到略读中的不足。三、突出特点,强调精读、略读教学的联系在略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熟悉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告知其在阅读过程中可运用的具体技法,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与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突出略读教学的教学重点。尤其是要在略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在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这个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精读还要略读,精读与略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应结合精读与略读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别,略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教师在带领学生精读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略读,这样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略读节奏,寻找自己对文章感兴趣的点,并通过略读重新理顺文章的脉络,对文章有宏观上的理解和把握,将精读中的碎片式内容转化为整体阅读感受。四、加强拓展,自主转化学习成果应用略读课文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在学习略读课文时应注重语言的积累,阅读的拓展,情感的升华,让学生不仅是掌握略读学习的内容,而且能学到一些拓展性知识,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能真正自读自悟,在思想与思维的交流过程中提高基本的语文能力。同时,学生应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将学习内容转移到日常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上,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时,教师可以采用“朗诵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多种阅读的方式方法,加强课内外的拓展,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转化成学习成果,并应用到日常学习的过程中。
3 巧用学习提示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除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读课文过渡到后一略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切入口,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利用“学习提示”,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与前文的过渡,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资源怎能省略?
4 准确驾驭教材略读课文一般篇幅较长,而教学课时数又少,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根据目标和学生基础选取重点,不必面面俱到,从而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整体,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同时还要注意,略读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专题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抓住文本最后一句加深感悟:拓展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动人事迹,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5 注重语言积累
略读课文大多是文质优美的佳作,“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积累语言的捷径之一。如《七月的天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鸟是树的花朵》等课文就可以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珍珠鸟》一文,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顺水推舟,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随后我又及时补充了冰心曾经的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这样的一个学习,我发现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常常会尝试将一些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认识到略读课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精读与略读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略读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略读教学指导举隅》(叶圣陶)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
[3]《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吴效峰)
[4]《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性研究》
[5]《语文新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