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改应试教育下人才培养的局限性,给予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全新空间。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部分,其有效推进事关幼儿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因此,加强对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注与重视就尤其必要。音乐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课堂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艺术修养提升和音乐感知力提高的长远计,幼儿园教师要密切关注其音乐方面的成长。本文以陕北民歌的融入为切入点,在具体分析其融入价值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现实举措。
关键词:陕北民歌 幼儿园 音乐课堂 价值 实践探究
引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音乐文化在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内涵。陕北民歌作为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其涵盖内容广,涉及曲目多,体裁多样而又深刻反映地区人民的生活现实。鉴于当前音乐课程教学发展的现代化转变需求和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幼儿课程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切实进行好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实践工作。
一、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价值
1.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提升幼儿的音乐鉴赏力
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其中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提升幼儿的音乐鉴赏力就是首要价值。不同于小学阶段或者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文化内涵和鉴赏力,幼儿年龄层次低,知识阅历不足,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尚停留在十分浅薄的层面,加之其所接触的音乐类型少,其音乐视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陕北民歌这一民间音乐素材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儿的音乐知识储备,推动音乐接触面的广博,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更为关键的是,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课堂的融入,能够同其他类型的音乐形成一种对比和互补,幼儿们通过具体曲目等的欣赏和学习能够更加清晰和自主的认识到不同类型音乐的魅力和区别,这对于提升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蔚为重要。
2.推动幼儿个体成长,提升幼儿艺术修养
推动幼儿的个体成长,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这也是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的重要价值。具体说来,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陕北民歌中的唱词生活化强,最能够增加幼儿的生活认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切实推动幼儿的个体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陕北民歌的认知、了解与学习过程中,幼儿们更能够形成结构清晰,内容多样的音乐鉴赏体系,这对于其艺术修养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推动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举措
1.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对陕北民歌的认知和了解
基于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民间音乐融入课程教学资源的长远计,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对陕北民歌的认知和了解,以便为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具体说来,幼儿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为自身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幼儿园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去观看陕北民歌表演,多听陕北民歌,通过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丰富自身对陕北民歌的认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参加相关培训或者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去认知和了解陕北民歌,以便为陕北民歌同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保障。
2.丰富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陕北民歌的融入方式
丰富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陕北民歌的融入方式,这也是切实推进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具体说来,幼儿园音乐教师首先可以采取图片文字融入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抓住中班幼儿对动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适当的搜集诸如《吆牛歌》这类的陕北民歌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帮助幼儿们了解这一曲目的来源、生活场景等,使幼儿们从图片文字的层面将陕北民歌同音乐学习相结合。而当幼儿园教师进行诸如《采石歌》这样的劳动号子的音乐教学时,就可以采用音频欣赏教学的融入方式,让幼儿们通过反复的听歌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对陕北民歌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当然,幼儿园教师还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融入方式和游戏教学的融入方式等丰富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陕北民歌的融入方式。多样的融入方式能够带给幼儿全新的体验,其对于陕北民歌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不可谓不重要。
3.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沟通,激发幼儿学习陕北民歌的热情
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沟通,激发幼儿学习陕北民歌的热情,这也是推进陕北民歌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幼儿个体进行陕北民歌的学习往往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由于幼儿们性格迥异,加之陕北民歌多欢快之感,因此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往往难以达到预计的效果。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沟通,在幼儿间形成一种合作或竞争的陕北民歌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桑激发幼儿学习陕北民歌的积极性,这对于切实推进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同样助益颇多。
4.切实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增强幼儿陕北民歌学习的自信心
切实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增强幼儿陕北民歌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切实推进陕北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行之策。所谓激励性评价,即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音乐课堂表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从而提升幼儿陕北民歌学习的自信心。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音乐既是一种鉴赏性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存在,幼儿园教师要想真正做好陕北民歌同幼儿园音乐课堂的融合,那么就势必要做好鼓励幼儿进行陕北民歌学唱的工作。激励性评价的价值正在于最大程度的鼓励幼儿进行歌曲的演唱和表达,将陕北民歌同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陕北民歌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不仅能够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提升幼儿的音乐鉴赏力,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幼儿的个体成长,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当然,鉴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陕北民歌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尚且存在一定缺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只要幼儿园教师能够及时的落实好上述诸方面的工作,切实的进行反思提升,那么就必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推动陕北民歌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融入方面的高效顺畅开展与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兰锁.试分析中学音乐教学中陕北民歌的音乐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6(06):227-228.
[2]赵蔚.高中音乐教学中有关陕北民歌的音乐艺术特色分析[J].音乐时空,2014(17):113.
[3]杨延文. 论陕北民歌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