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开展活源泉。作为教师如何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作者从挖掘本土资源,以食为介、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究,探索幼儿与本土资源对话的有效途径,让幼儿学会生活、服务生活、感恩生活,做本土文化的小小传承者。
【关键词】挖掘、学会生活、发展
泉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幼儿园课程深入开展的活源泉。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元化、多途径的有机融合和渗透让孩子对话本土资源,感受了解本土文化,弘扬传承闽南文化。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进行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挖掘资源,引导幼儿走进生活,传承文化
我们立足幼儿发展,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挖掘可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大班主题活动《花格窗》。1.关注孩子兴趣,生成区域内容。我们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原则,组织开展了“走街穿巷”采风活动,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对屋檐、红砖墙、台阶、燕尾脊、出砖入石、花格窗……等产生极大的兴趣。孩子们用语言、绘画表达、表现自己的发现。
从孩子的绘画中我们发现幼儿能用铜钱纹、工字纹、亚字纹、植物、几何图形等图案表现花格窗,但较少关注花格窗图案构图、排列方式的装饰美和艺术美。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花格窗的装饰美,我们共同升成区域活动内容《美丽的花格窗》
2.支持、引导幼儿的审美感受与表现。我们开展了“走读古城——寻找最美花格窗”亲子家庭小分队活动。孩子们先兴致勃勃地寻找、发现不同造型、不同图案的花格窗,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体验花格窗的形状、色彩、对称、规律等艺术美,由此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有助于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我们还与幼儿通过分享、讨论,共同梳理了花格窗的装饰特点,上网查寻有关花格窗装饰相关知识、图片,并将共同收集的资料分类、布置了“花格窗”展示墙,让环境创设成为师幼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记录。
有了亲身体验、激起了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老师在区域材料上也进行了调整,增添了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纸张、不同颜色的笔供幼儿在区域中自主选择,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和创作。一幅幅富有个性的花格窗在孩子的笔下产生。
3.投放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创造表现。为了保持和提高幼儿创作兴趣,我们在区域中分时期提供了纸盘、超轻彩泥、硬纸皮、拓印板、颜料、旧T恤、排笔、剪刀、双面胶等多种多样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尝试操作,新颖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愿意创作、积极探索的兴趣,孩子们大胆表现、自主学习,遇到困难能和同伴互相商量共同解决。
4.小小展览馆,做闽南文化的传承者。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创作,手绘“花格窗”、彩泥“花格窗”、书签“花格窗”、宣传衫“花格窗”、“花格窗”宣传书在孩子的创作中应运而生。孩子们激动地向老师、小伙伴们介绍,老师抛出问题组织幼儿讨论:“这么美丽的花格窗作品怎样让更多的小朋友、爸爸妈妈们都来参观呢?孩子们积极地讨论着, 创设“花格窗”小小展览馆在孩子的讨论中产生,他们开始分工准备,有的将做好的作品粘在墙壁上,有的设计开馆海报、有的准备讲解稿……在孩子们的合作下,“花格窗”展览馆开馆了。
闽南本土文化的维护和传承,需要懂得欣赏和热爱民间美术的大众,我们希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与熏陶。让幼儿从小接触、喜欢、认同、接纳本土文化,做弘扬本土文化的传承者。
二、以食为介,引导幼儿学会生活、品尝幸福
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本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寻找古早味,学做生活小主人”活动。我们从美食的起源、使用食材、制作工艺等展开探索,为发挥幼儿主体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寻访美食”、“亲子美食打卡”等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在寻访中了解、品尝家乡的美食。活动前期幼儿参与了美食调查,选最佳人气美食、创设美食推荐墙;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画、写等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上,引导幼儿与同伴自由讨论自己品尝中山路上美食的经历和感受,让幼儿介绍自己熟悉的美食,了解制作美食的食材;有了前期的经验,激发了幼儿学习制作美食的兴趣,我们通过炊事时光,与幼儿共同准备美食食材、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运用切、包、卷、搓、团等方法体验美食制作方法,爸爸妈妈们也来当助教,她们看到平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们在亲身体验制作过程的认真劲,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在美食出炉的那一刻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与同伴、父母、老师、保安分享,共同品尝劳动带来的快乐,分享劳动带来的幸福体验,他们即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自豪感,又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同时学会感恩父母、他人的陪伴。
三、知识拓展,引导幼儿服务生活,促进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让幼儿在主题开展中对话本土资源,更加注重让幼儿的知识得到拓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亲子研学“中山路美食”过程中,孩子们走入古城小巷,走进各种小店,接触到各行各业不同的人,如何友好地与人交往、如何购物,对孩子们是一种新的挑战,他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认真地观察服务行业待客之道,学习用语言与人友好交往,在研学中幼儿学会排队、谦让,学会了自律和尊重他人。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碰到问题也不在急于求助成人,他们尝试与同伴运用各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的良好品质。在幼儿对中山路上的美食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亲子研学回园,很多幼儿常常会说“我也想做厨师,做好吃的。”还会好奇地问“要怎么制作美食”“怎么开小吃店做老板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应孩子的需要,我们生成了“美食城”角色游戏,孩子开始找来结构游戏材料搭建美食城的摊位,创设游戏场景,为即将开张的小店设计宣传海报,准备游戏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在师幼的共同努力下“美食城”开张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心的扮演买卖游戏,把亲子研学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学会排队才能买东西,买东西要学会有礼貌,孩子在游戏中演绎现实生活方式,学着与人友好交往,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学习和发展。
在课程实施中当主题开始,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需要进行预设调查,孩子们带着问题与家长通过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寻访了解、记录表达,幼儿在成人的支持引导下积极动脑、解决问题,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幼儿不在是被动地学习知识,他们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敢想敢说,对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课程实施中《探秘承天巷》,幼儿对小巷的长与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所学的测量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脚步丈量、手拉手测量巷的宽度……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对测量方法的理解,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同时提高了幼儿应用和生活能力。
本土资源本身就是一本大教材,它需要我们及时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教师有目的选择幼儿感兴趣、有价值的教材,找准本土资源与生活化课程有效融合的途径,让她们生活在这个大学校里有所学习,有所收获。让她们用自己的童眼观察世界,记录自己童年的生活。
参考文献:《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虞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