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自制图书比起图画书来,更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是作者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故事创作的过程。通过自制图书这一载体,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进行制作,体验制作图书所带来的成功感,产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自制图书 载体 生活经验
图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用图画讲故事的图书。而自制图书比起图画书来,更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作者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故事创作的过程,是一项集整合性、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作为小班幼儿来说,自制图书更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制作题材。
自制图书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从生活体验入手,选取幼儿身边熟悉的、经历过、发生过的内容作为题材,易于让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首先,题材来源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
小班幼儿刚入园,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走进陌生神秘的幼儿园,总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和焦虑心理,为了让幼儿早日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第一个开展的主题活动往往就是“我上幼儿园”,以“我上幼儿园”为题的自制图书,再现了幼儿入园生活的情景,颇具亲切感的题材,更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其次,题材来源于生活周围事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因此,幼儿生活周围的各种事物如:花草树木、动植物等也能是幼儿自制图书不可或缺的题材。
临近冬天,我们曾经与幼儿一起观察幼儿园的杨桃树,观察发现杨桃的成熟变化,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摘杨桃,并一起品尝杨桃。这一系列探索幼儿园的活动,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孩子们回家后能津津有味地与家长分享摘杨桃、吃杨桃的乐趣,我们引导家长运用绘画、剪贴的方式,把幼儿的描述过程描绘下来,制作成了“杨桃树”小书,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阅读材料。
再次,题材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家人的相貌特征、有趣的家庭生活、美好的亲子游回忆等,都是图书制作的良好素材。因此 “我家的……”、“我爸爸”、“我爱妈妈”、 “过新年”等这些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题材,都可以成为自制图书的主题。
二.以亲子互动为形式,让幼儿成为图书制作的小主人。
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己动手绘画、制作图书的能力极其有限,这就需要借助家长的帮忙,采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完成自制图书。成人的技巧和孩子的童真相互碰撞,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孩子在选定主题、选择制作材料、商量图书的文字表达内容及画面的呈现方式的过程,不仅是亲子智慧的结晶,还流淌着交融的亲情。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为了追求图书制作上的精美、完善,往往采用包办代替的方式,全程独立完成制作。虽然制作出的图书非常美观,有的甚至非常好玩有趣,缺少孩子参与制作的图书,就算暂时吸引孩子的目光,一阶段后孩子们也会渐渐失去对图书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参与自制图书的价值。帮助家长树立幼儿是图书主人的观念。幼儿参与的绘画、剪贴的图书手法虽稚嫩,但幼儿全程参与的过程中思维随着制作的需要而活跃着,如:寻找各种废旧材料代替封面、封底,为图书中的场景涂色、剪贴各种装饰物装扮图书,为图书添画页码等,真正体会制作图书的成功感,感受自己成为自制图书小主人的乐趣。
量量是我们班比较腼腆的小男孩,平时羞于与同伴、老师交往,老师请他拿着书架上的小图书讲讲故事时,他总是摇头拒绝,说:“我不喜欢看图书,我不喜欢讲故事”。而在制作 “我上幼儿园”的主题图书中,他与爸爸一起回忆每天入园到离园的情景,以图画本作材料,用剪图、粘图、绘画、涂色的方式,制作了《我上幼儿园》一书,书虽简易,但他每天都带着这书翻看,逢人就讲一遍自己上幼儿园的故事。同样是看书讲故事,为什么前后差距这么大呢?因为图书架上的书是出版社印刷的,而《我上幼儿园》是量量和爸爸亲手做的,意义非凡,作为图书的小作者,他比任何人更知道书里讲什么,是自制图书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给予他敢于表达,敢于与大家分享自己故事的勇气。
三.以积极引导为手段,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
幼儿充分参与的自制图书,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因为他们喜欢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所以,幼儿亲手参与制作的图书,一定会让他们爱不释手。如何激发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呢?我认为,成人的积极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亲子共读,让幼儿发现自制图书的作用与价值。
亲子制作图书的过程,让幼儿对图书的基本结构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如:图书有封面、封底、扉页、页码、作者、出版信息等组成部分。这些信息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幼儿所忽略,而当幼儿与父母共同制作图书时,需要从图画书中观察、发现、汲取这些元素,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书中一一呈现,这个过程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到这些基本元素在图书中所发挥的作用。
亲子制作过后,家长与幼儿通过翻阅、欣赏图书页面,体验制作带来的成功感。同时,家长与幼儿运用浅显的语言,将每一页图书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简易的故事框架,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制作的图书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讲述的功能,不需更多提示,孩子就能自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图书中展示的画面讲述出来。
第二,教师引导阅读,让幼儿获得阅读的有益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图书虽然是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但作为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基本清楚地表达图书中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让幼儿拓宽视野,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学会细致地观察画面,结合讲述的基本要素,丰富故事情节。
第三,与同伴分享阅读,让幼儿感受分享的乐趣。
每次自制图书的主题虽是一致的,但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经历,制作的视角也各不相同,因此通过讲述的方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自制图书,也能够产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我上幼儿园”的主题自制图书中,朵朵的《在幼儿园吃到了……》 、雯鹃的《幼儿园的杨桃树》 、七七的《我在幼儿园的收获》 、嘟嘟的《嘟嘟上学记》 、奕霏奕霖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圣玥的《我爱幼儿园》……虽然都是在幼儿园发生的事,但他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自己在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有共性,也各具个性。互换阅读和分享交流的方式,让大家互相欣赏、倾听彼此的幼儿园故事,活跃了幼儿的思维,更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在开展自制图书之后,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班级十五位幼儿进行阅读图画书和自制图书的观察分析。如下表:
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我们能够很直观地了解到自制图书作为载体,在培养幼儿想说、愿意说中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在讲述图画书与自制图书的总句数、总字数、平均句长和动词丰富性方面,数据均有所提高,特别在总字数和动词丰富性方面,数据更是成倍增长,可见幼儿对自制图书的阅读兴趣高于图画书的阅读。
精准的数据作为有力的证据,表明以自制图书作为载体,萌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十分有效的,为了让幼儿和书籍成为终身的朋友,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让图书伴随幼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