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谈音乐智能与音乐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刘伟路
[导读]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自古至今,从东到西,历来重视人的语言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人的其他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小学主要以升学考试的科目为指挥棒,包括音乐在内的非考试课程的教学受到偏颇,与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本文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音乐志智能的含义、音乐素质教育的功能、音乐智能与音乐本体素质等几方面,对中小学音乐中的音乐素质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由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尽管取得了上述这样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包括:
        第一,在音乐教育的管理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师资缺额大,教师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等。特别是在当前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运作的基本理念的影响下,经费包干、教师岗位限制,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效益,对音乐与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育从课程设置到课时安排、教师岗位等方面进行限制和压缩,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
        第二,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仍把精英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专业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因而培养音乐特长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
        第三,把其他非音乐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当作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来理解,没有把音乐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把音乐的基本知识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甚至没有具体的音乐教学的课程计划与考核方法,也就使音乐教师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进而把音乐课程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
        第四,一些人往往把教会学生掌握音乐教材上的知识技能看作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本身,没有把音乐教育与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只是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简单是学唱,未能充分挖掘音乐的潜在的教育价值。
        第五,有些人把音乐教育的某些附属价值作为音乐教育的本题价值去认识,诸如当前的在美国盛行“莫扎特效应”——通过听一些特定的莫扎特乐曲以及一些相关的乐曲,就把音乐作为其他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手段,也就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是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
         二、音乐智能的含义
        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其中,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和创作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梅纽因身上的音乐智能,甚至在他还没有接触小提琴,也没有得到任何音乐训练时就表现出来了,这说明特定的智力有其生理的或先天的渊源。通常,音乐家、演奏家、指挥家以及音乐爱好者等具有较强的音乐智力。实际上任何人只要听觉敏锐,唱歌时不走调,能辨别不同的乐曲,就都具有音乐的智能,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加德纳提出的音乐智能的主要特征是理解、欣赏、制作、表现音乐节奏和旋律。这种理解可能会吓退很多人,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但事实上,音乐的影响和魅力,远不止于此;人们对音乐的需要,也远为广义。音乐,不仅是音乐家的专利,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拥有灵敏的听觉,能够跟着曲子、按节拍歌唱 用某种程度的鉴赏力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就已经具备了音乐智能。


         三、音乐素质培养的功能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素质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是促进人体全面和谐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校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均衡发展,通过各种技能训练还可以培养和促进发展学生的细心、耐心、控制力和毅力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让学生了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些都能艺术地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鉴赏、表现,甚至创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四,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运用和发展过程,音乐的无语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开发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发展,同时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第五,音乐既要求具有准确性(如节奏、音准),又富于幻想性(如音乐内容),音乐教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敢于幻想、善于幻想、培养学生的科幻能力。
        四、从音乐智能谈音乐本体素质
        音乐素质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它包括有对音乐的主观感受能力,对音乐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客观分析能力,以及音乐专业学习者应具有的通过媒体(不管是喉咙,还是任何乐器)对音乐内涵的表达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普通应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及专业的表现力。那么,从音乐的本体角度分析,音乐的基本素质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音乐与听觉素质。音乐是通过人声和乐器的演唱、演奏,用特殊的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组织的音(乐音和噪音),来构成诉诸人们听觉的音响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音乐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音乐音响,通过听觉将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音色的变化、烘托音乐情境,塑造音乐形象,使教育对象在一定的氛围中感受美和鉴赏美。
        音乐与节奏素质。音乐在时间中变化起伏,整个音乐作品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构思呈现出各个部分,直到最后才提供整个形象,它以节奏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人的节奏感觉中加以把握。音乐教育则根据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运行的特点,将节拍、节奏、旋律、音程、速度、力度等输入教育对象的大脑,经过“编码”加以存储、保持,再以回忆的系列处理,让学生从中领会到优雅、和谐的音乐,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音乐与表演素质。表演是音乐的再现和创造,属音乐实践范畴。一般按乐谱进行表演,即通过演唱、演奏和舞蹈来表现音乐和进行音乐的再创造。音乐教育则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音乐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锻炼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并逐步形成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与情感素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运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当音乐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器官时,能激起人们产生各种感受和情感冲动,以产生愉悦、兴奋、痛苦、哀伤等各种不同的情感,从而培养调动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由此可知,音乐教育相对学校其它学科教育而言,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一般素质上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在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行智力开发、开拓全面的思维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