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彭畑 张霞 邵志强
[导读]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完善、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几个方面。本文描述了如何将教书和育人统一、基础性和创新性统一、学术性和艺术性统一、教授理论与传授方法统一,从而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培养的主要渠道,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必然育人,这是客观规律。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思想教育、知识传递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相统一。教书和育人这一教学目标统一到课堂教学,关键在于老师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精通业务。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老师要熟练掌握所教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只有钻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懂得多,才能讲得活。二是必须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老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通过接近学生、鼓励学生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为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三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无论教书,还是育人,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方式方法不当,即使出发点再好,也收不到好的效果。老师要善于在精通业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哲理,将教书育人有机融为一体。四是区分教学对象。老师要摸清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找准教学工作的各自切入点,遴选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授课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对象的实际需要。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统一   
          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不喜欢听理论课,学生感觉理论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听了昏昏欲睡。所以,有些老师喜欢少讲或不讲理论知识,多讲或只讲学习方法。表面上看给学生传授了知识,实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厚实的理论基础,难以创造性开展工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的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活。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传统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老师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板书上,不如幻灯片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快捷。而幻灯、语音视频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形象生动,但容易使课堂重心发生偏移,导致学生注意课件多、关注老师少,妨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多地播放影视资料则不符合精讲多练的要求,不能起到对知识进行很好的传授效果。所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但要本着适当、适时、适量的原则,精美课件与规范板书相得益彰,图像视频与老师精彩讲解相辅相成,课堂学习与课下观看经典影视互为补充,切实把关注点从“物”转移到“人”上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采取“激励—个性化辅导”策略。个人的学习热情和目标是学习的关键,当教师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或者最好引起学生对整个课程或者学习计划的兴趣时,学生就能够更快速、更积极地迈向成功,激励为学习的成功提供了核心基础。激励,就是教育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朝所期盼的目标努力前进。

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机会和时间在课堂或是网络了解学生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或是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用基于学生网上学习的数据来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指导和激励学生来学习,帮助学生发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个性化问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辅导。采用激励策略时可采取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等方法。目标激励是吸引学生去努力实现某目标所采取的激励策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有吸引力的目标,或是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点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看到自身从复杂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每一步的进展,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激励。在混合学习中,情感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交互的多样性为师生情感的交流提供了有利于形成友善和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激励中前进。“分组—协作—展示”策略。协作学习要求学生与同伴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协作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内外开展。混合学习中的协作学习需要包括个体与个体的协作、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通过协作学习共同解决学习困难,丰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在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形成协作小组时,既可以是教师制定分组,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组合。采取正确的分组方式是协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学生应当按照不同情况如成绩、能力、性格等进行分组。组内成员之间有差异,目的是倡导同伴互教,取长补短。小组人数最好为3-5人,当人数太少时,容易形成某个成员控制小组的局面,且不利于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当人数太多时,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且对教师的监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协作学习的运用需要考虑学习任务的性质。当学习任务较为复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较为困难时可以使用协作学习。在教学中,学习内容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导致学习任务也有着难易之分,对于简单的任务,如测试、练习、提问,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完成,并不需要进行交流协作。当任务较为复杂时,在一定时间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行探究解决不了时则可以采取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协作中与同伴交流、探讨、相互答疑解惑,直至把问题解决。协作学习要保证成员的有效参与。协作学习组织不好时,常出现“搭便车”现象,即个别成员承担了小组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任务,而某些成员只做一小部分任务或是无所事事、坐享其成。
    三、教学方法的学术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学术性相统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鼓励老师专研教学规律,优化教法,摸索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及时总结,将好的教学方法和学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艺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既能传授科学知识,又能使师生愉快交流,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艺术享受。二是邀请名师进行教学观摩课和教学法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展现精彩的教学艺术和高超的学术水平,让更多的老师从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教学的学术水平和艺术水平。三是提升课堂交流互动的艺术性。
    四、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是指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囊括学科基础知识的要点。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是指教学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调查表明,多数学生上课热情不高不是因为老师授课能力差,而是因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紧跟最新的技术理论成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总之,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做到“四个统一”才能有效提升课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善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关注的五个问题[J].南昌陆军学院学报,2014,5:26-28.
[2] 徐继良.试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之策略[J].空军西安飞行学院学报,2013,6:38-40.

作者简介:彭畑,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电子对抗系电子防护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对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