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张海明1 童燕2
[导读] 随着苏炳添、谢文俊、张国伟等在体育赛场中不断创造佳绩
        摘要:随着苏炳添、谢文俊、张国伟等在体育赛场中不断创造佳绩,本科院校掀起了培养体育人员的热潮,在本科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不过在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把握好田径教学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很多教师制定了系统的训练计划,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部分学生在超负荷的训练中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影响训练积极性,也容易对身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需要教师找到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本科院校;田径教学;训练强度;训练量
        1 传统田径训练体育教学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存在的弊端
        1.1 田径教学运动功能的弱化
        相较于其他的体育项目学习,田径教学区别在于需要得到更加系统的训练,学生普遍认为田径的训练是专业的运动员需要参加的,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不如将精力用于其他的专业课上,这种错误的思想就会导致学生训练不积极、态度不端正,运动强度不达标。殊不知,参与田径训练可以让身体得到更加系统的锻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化课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都以学习为主,十分缺乏锻炼,在本科院校体育教学中安排田径训练可以让学生身体素质达到更好的状态。很多学生也认为田径运动多加练习就会提升成绩,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其实田径运动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如果训练方法不当甚至会损害身体,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作用。
        1.2 本科院校体育田径教学地位不高
        不论是文化专业课学习还是足球、篮球、健美操和太极等体育选修课,很少有学生愿意报名,认为枯燥的训练十分无趣,并且在教师的高要求下容易达不到教师的期望。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田径教学课程,不过从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都没有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很多教师依靠经验教学,或者采用的方法不科学,一些本科院校虽然开设田径教学多年,但是还处于摸索的状态。所以说,除了体育类院校的田径队,在普通的本科院校中开展系统训练还存在问题,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合理就是主要的表现。
        1.3 教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参与到田径训练的学生来说,要想提高成绩主要是得到教师系统的指导,合理把握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各大本科院校体育田径教学的教练虽然具有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在训练中更多的是学生的陪练,或者在合理掌握训练强度的情况下,忽视学生身体状态和心理情况,所以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实际上,学生对于教师较为依赖,学生缺乏教师专业的指导,必然难以实现突破。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训练,缺乏过程的指导,使得很多的训练时间被浪费。
        2 如何在本科院校田径教学中科学把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2.1 完善田径训练体系
        要想保证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合理,学校必须制定出科学的田径训练制度,完善田径训练体系。在该训练制度下,需要把文化教学和田径训练起来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训练产生的疲劳和紧张,让学生有良好的状态面对校园生活。文化课中主要是讲解田径训练的知识,这些理论内容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让学生对田径训练有正确的认识,之后学生就会在训练中更加有目标,愿意得到教师的指导。
        2.1.1 案例
        以男子5000m教学为例,该项目对学生的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比赛中会多达10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了争取有利道次难免会发生身体接触,如果体力分配不合理也会影响最后的冲刺,所以需要加强心理培训,并且为学生播放一些长跑比赛的战术视频,在具体的训练环节,教师也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对手的策略,比如何时进行跟随战术,如何突出大部队占据有利位置。


        2.1.2 作用和方法
        科学的训练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潜力,在田径训练管理制度下可以让学校对学生的生理机能更加了解,进而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以往的田径训练都依靠教师的经验,而系统的田径训练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教师在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当调整训练计划,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最终让训练效率提升。
        2.2 合理安排田径训练质与量
        传统的训练中,教师一般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带领学生来到训练场训练,不过一些教师为了争取时间让学生短时间或者不进行热身,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调整身体状态,所以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进行热身,然后逐渐提升训练的强度,不要让学生突然进行大量的体力训练。教师要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先亲身示范动作要领,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观察动作细节,然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一般在比赛前的1周时间里会安排高强度的突击训练,比赛前2d为身体恢复训练,进而提升运动员水平。
        2.2.1 案例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细节,让学生动作都完整的完成,比如说投掷项目,该项目对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要求很高,从蓄力、乏力动作要做到一气呵成,通常训练到一定阶段,学生的成绩就难以提升,如果发现强度过大要适当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加强心理指导,引导学生努力突破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可以采用以赛代练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或者安排和兄弟院校进行一场友谊赛,这样都有利于学生保持运动状态。不过在真正的比赛中,在众人关注下学生的身体与心理依然会有紧张与压力,这会对比赛成绩造成很大影响。
        2.2.2 作用和方法
        在学生即将达到身体极限的时候,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利用该项目的榜样激励学生,也可以发挥出陪练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接近自己的最好成绩,同时,合理的安排日常的田径训练质与量也很关键,教练要指导学生按照比赛的模式训练,这样可以保持运动惯性,有利于保持运动状态,在比赛时不会由于过度紧张影响成绩。
        2.3 科学调控训练恢复
        在本科院校的田径训练中,完整的训练模式也包括最后的身体恢复训练,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这个问题,从科学的训练角度讲,如果教师过多专注于训练,忽视恢复过程的训练模式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身体恢复,这样才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一般来说,本科院校开展田径训练都是身体超负荷运作,之后身体会进入到恢复程序,主要包括自然恢复和人为恢复。其中,自然恢复花费时间较长,人为恢复则会效率更高。学生在田径训练中需要借助人为恢复,逐渐减少对身体的消耗。恢复过程从部分恢复、完全恢复到超量恢复再到累积恢复需要一些时间。在田径训练中,人为恢复要避免超量恢复提前。需要注意的是,在恢复期间不要大量补充能源。因此,需要教师科学地制定训练恢复方案。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国家也更加重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院校田径教学中,要想提升训练效果就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不仅要完善田径训练体系,还要合理安排田径训练质与量。此外,还要科学调控训练恢复,以此达到高质量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王立平.本科院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166-168.
        [2]李传举,蒋聪.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8(36):247.
        [3]陈刚.本科院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J].运动,2016(15):82-83.
        [4]刘少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4):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