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杨海瑞
[导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了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在立德树人基础上,使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备更强的实效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重大,使小学生可以抵抗住外界不良的诱惑,健康长大。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并加强重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充分融合现代教学观念。
1.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品德现状
1.1思想品德方面的缺失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其进行品德教育从长远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看来,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在学生家长来说,因为工作繁忙,许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没有机会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些道理。家长将孩子放在各种补习班,和孩子的沟通只限于学习成绩这一个问题。在学校来说,学校比起品德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排名给孩子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学生也不自觉过分重视自己的成绩而忽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环境方面来说,目前在社会上,如果文凭不好,就难以找到好工作,所以许多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要注重学业。孩子又容易被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极端不良事件影响,被引到错误的方向,导致品德出现各种问题[1]。
1.2家庭缺乏对孩子的管束和教育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因为孩子少,家长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性格发展被扭曲,在生活中不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基本道德。
        随着二胎的放开,管理教育孩子不到位,很多家长还停留在自己小时候被家长教育的方法来教育新时代的孩子,效果一定不好。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学校引起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通过在课程中增设思想品德类课程,落实德育教育相关要求。
2.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理论基础
2.1教育大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倡“多学科协同”,教师需要在每个学科中发现与道德和法制教育相关的资源,教育方式可以是班会,校园文化等。法制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德育课程。
2.2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需要依据学生接触到的全面生活世界展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在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展开教学,教学场所也不仅限于课堂,可以是社区,家庭,甚至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教学。学校需要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学科进行整合,在保证原有总课程时长的同时加入道德与法治课程[2]。
2.3专家学说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道德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也不仅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充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3.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可塑性极强,所以为了保证小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道德水平,需要重视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修养。在实际情况中,更重视智育和体育,对德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其不能发挥显著效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随时随地渗透相关知识,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3]。
4.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中融合德育的价值
4.1有助于培养有信念,懂法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德育工作后,传统的“知性德育”转化为“生活德育”。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该与小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学生就不仅是学习者,也是生活当事人。通过感受这两种角色,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可以更好的将其培养成为有信念,懂法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4]。


4.2有助于教师的专业与道德共同成长
        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德育工作后,是对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审视原来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经验,对学生所要经历的实践活动进行冲洗设计,保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应该足够多元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活力。通过活学活用教材,教师也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快速成长[5]。
5.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践应用的措施
5.1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更强。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案例和形式较为多样。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发现孩子们存在的道德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例如,现在的孩子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但还不具备网络安全意识,极易被网上的负面言论煽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展开“网络安全”课程,增强孩子们在上网时的安全意识[6]。
5.2树立德育教学观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要教师有德育教学观念,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选择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式。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沟通交流,拓宽教学思路,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清晰的认识,确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
5.3拓展德育教学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展开德育教学时,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对德育教学的资源进行拓展。首选来说,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德育师资力量,注重教师的德育教师,保证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以便有足够的师资基础顺利开展德育教学。还需要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其次,注重建设德育课程,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其中随时渗透德育精神。还需要对已经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评比,选出优秀课堂,这一活动对于增强德育教学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5.4创建家校互动课堂,实现思想道德的提升
        学生想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需要家校长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正向影响,为了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延伸到学生家里,同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教育,亲子之间互相做对方的老师,加强互动,以家长带动孩子,孩子激励家长的方式,促进二者共同发展进步。例如,孩子都天然的以为,父母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培养孩子懂得孝顺,可以和父母互换角色,让孩子当一天父母,体会父母的不易。家长也可以体会到整体被责骂的滋味,以后自觉改变教育方式。
5.5创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选择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创设与所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行提升。例如,可以先播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再播放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违反道德观念的情况,让学生讨论。学生们对于道德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教学显著。
6.小结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道德法治。立德树人,使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法治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大后可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健.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辩”教学模式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9,(16):65-67.
[2]肖良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2020,(20):235-236.
[3]闫华栋.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9):33.
[4]王祥力.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7,(17):78-79.
[5]王祥力.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7,0(17).
[6]赖苏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J].考试周刊,2020,(43):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