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联”?联即联系,简单的含义是联络、接洽,复杂的含义是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指数学知识不是孤零零的,它是在一个网络中间和其他知识建立起了联系。
还记得袁晓萍老师所说的在她很“小”的时候来我们滨江小学上的一堂课“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那是袁老师受邀参加滨江小学的百年校庆活动。这节课中我特别欣赏她设计的一个问题: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画一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图形,你有几种分法?学生剪好后,袁老师拿了几张作业上来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一个规律,学生们所画的直线都相交于一个点。于是袁老师用直尺验证,发现经过这个点移动直尺的直线都能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块一样大小的三角形,或是梯形,或是平行四边形。最后袁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有丰富的联系。
今天我又从袁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她的这种“联”的思想。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袁老师在“小数的整理与复习”课堂上如何把各个部分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类别清楚,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以下摘录大体描述袁老师课堂上的其中一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联想0.3,写3至4个与0.3有关的小数,。想一想,这几个小数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写出几组,写得越多,说明越有水平。
学生在座位上写与0.3有关的小数,教师巡视,并从学生处收集了三组学习材料展示在黑板上。
①0.3、0.30、0.300、0.3000
师:你找的这组小数和0.3有什么关系?
生: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这是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师贴纸:小数的基本性质)
师:这组小数大小不变,什么变了?
生: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
师:现在从相同和不同来说说另外两组的关系。
②0.25、0.26、0.27、0.28、0.29、0.31、0.32、0.33、0.34
师:用了什么方法?
生:这些小数四舍五入后等于0.3。
师:0.25、0.26、0.27、0.28、0.29是五入,0.31、0.32、0.33、0.34是四舍。这是求小数的近似数。(贴纸:小数的近似数)
③0.3、0.03、0.003、0.0003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
师:从左往右看,小数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10倍,扩大呢?怎么看?
生:从右往左看,小数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10倍。
师:0.3——0.03,你能不能说说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生:从左往右看,把0.3缩小10倍是0.03,从右往左看,把0.03扩大10倍是0.3。
师:看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时,既要从左往右看,又要从右往左看。(贴纸:小数点的移动)
师:添上单位,使0.3与0.03相等。
……
师:这些内容中你能找到一个最最关键的某块内容。
生:小数的意义。
师:我们可以把这一单元中的几块内容连成一棵大树,小数的意义是根,其它是枝干。(教师马上把贴在黑板上的几块内容简笔描绘成了一棵大树)
师:这棵树外还有很多知识,连在一起就是一片森林。
最后教师打开五年级上册的电子课本,让学生找出与小数知识有关的内容,并思考这些内容与四年级所学小数的什么知识有关,有意识地搭建了一个构造知识网络的平台。
把知识联起来
反思“小数的整理与复习”的学习过程,袁老师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学知识间的联系,袁老师借助一个小小的“0.3”,让学生通过联想,学生在袁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小数的性质、小数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意义,一个个看似孤立的知识都和0.3有着一种妙不可言的契合。在同与不同中让尽量多的相关知识润物细无声般地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二是已学与未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学法迁移。袁老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五年级上册的课本目录,提出问题:“五年级我们还会学习小数的什么知识?”接着打开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法与小数的哪块知识有联系,直接进行学法迁移,让学生在他们认为既陌生而又感觉熟悉的地方且思且行。
为“联”而教
袁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观察0.3——0.03,先说说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时,既要从左往右看,又要从右往左看。这无形中又渗透了一种数学思想。接着添上单位,使0.3与0.03相等,让学生又一次明确了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规律。
为“联”而教的数学课堂不仅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我们平时看到的、想到的、触摸到的有形的数学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触摸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无形的东西。同时让这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学生头脑中有了有形和无形的知识的存在,才有可能进入学习的最高境界,即各种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激活,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丰收。
袁老师的课正如孔宗伟老师所评价的那样是复习课中的种子课,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方法贯穿始终,加之她语言幽默风趣,性格爽朗,态度亲切,让每一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充实的四十分钟,也给听课的所有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袁老师说下次还要到滨江来上一节“梯形的认识”,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期待下次袁老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