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对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英格兰 英格兰》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所著的《都柏林人》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作家在塑造人物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及其各自对当代社会的思考,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塑造的不同人物在面对世纪交替时的迷惘及所做抉择,揭示两位作者后现代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都柏林人》;《英格兰 英格兰》;世纪交替
世纪交替之际往往会出现物质和文化的大换血。与此同时,新旧更迭的冲击也会给人们的心理状态造成巨大影响。革新潮流的出现,一方面是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资本市场不断扩张的客观需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长期接受传统思想教育而因循守旧,不愿直面社会变迁,而是选择以各种方式逃避现实。本文将以《都柏林人》和《英格兰 英格兰》两书为例,从后现代视域解读这两部英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在各自世纪交替之时的表现。
一部文学著作的产生与其时代背景密不可分。《都柏林人》以乔伊斯的故乡都柏林为背景,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都柏林中下阶层的生活,再现了当时英国殖民地爱尔兰的社会现实。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变化和英国殖民活动的冲击下,整个爱尔兰社会出现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其首都都柏林便是其中一个缩影。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塑造了许多小人物,有逃学的男孩、死了亲人的老处女、狡诈的流浪汉等等,他们生活在都柏林这座空虚的城市中,渴望逃离现状,却又无能为力,犹豫而彷徨地活着。这座城市,乃至整个爱尔兰社会,到处弥漫着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氛围。
同样的,在世纪交替之际,朱利安·巴恩斯用《英格兰 英格兰》一书向我们传达了二十世纪末英国社会的彷徨无力。一战前,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逐渐占据世界霸主地位,曾一度极其辉煌。然而经过二战的重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冲击,英国超级强国地位不再,被美国等后起之秀赶超。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英国许多作家在其作品中都表达了对英国未来发展路径的担忧,“该何去何从?”成为当时困扰英国的一个难题。朱利安?巴恩斯在《英格兰 英格兰》中便体现了其对英国性的关注。小说中皮特曼爵士企图用一个小岛来复制英国的曾经的辉煌,荒诞不经的情节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是沉湎过去无法自拔,还是哀于当下举步不前,亦或是面对现实寻求出路?
每个世纪交替之际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迷茫,不仅是这两部小说中人物的共同特点,亦是这两个时代共同的主题。
我们不难发现,两本书的相同之处在于人们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辉煌不复的祖国该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坚守家乡,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聊以度日,还是逃离故土,在新的土地上靠着孤勇白手起家;是复兴曾经骄傲的欢乐家园,还是另起炉灶复刻一座崭新的理想国?两位作者都站在时代转折点,面领着相似的境况,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选择。人们不愿面对衰颓的现实,却也无力摆脱沉重的生活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从方方面面挤压人们的心灵。他们无法体会奋斗的欣喜,无法获得亲人给予的温暖,所以他们麻木,他们追求刺激,将希望寄托于大量的酒精,飙升的速度和无尽的争吵,以喧闹来证明自己在这荒诞世界中的微弱存在。或者干脆建设一座乌托邦,来安放自己无处归去的心灵,逃离这片寡淡而压抑的充满迷雾的贫瘠土地。相似的选择暗含了作者相似的心境,相似的主题也体现两位作者立于时代长河中遥相呼应的后现代思想。
两者所处时代不同,塑造的具体矛盾点也有差异。《英格兰 英格兰》运用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视角,站在二十世纪末构想未来社会,用大胆荒诞的写作手法,形象的传达了新时期下的一代人对传统的思考。随着二十世纪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飞速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不断加剧。不仅如此,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现代化,商业化,科技化的冲击,消费者利用传统文化填补心中的缺口,但却适得其反,加剧了焦虑不安的情绪。
在《都柏林人》一书中,乔伊斯揭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下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向往与对旧事物留恋的矛盾心理,相比于《都柏林人》对工业革命带来冲击的深刻反思而言,《英格兰 英格兰》更接近现代社会的困境,反映了新时代的迷茫。不同于《都柏林人》的是,《英格兰 英格兰》中的矛盾点更多,更复杂,不仅仅局限于是否敢于走出去的矛盾,也探讨了民族认同感以及复古怀旧是否在当代社会适用,引人深思。
巴恩斯和乔伊斯为我们具体描绘了一幅身处困境之中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来面对衰颓的现实的景象。《英格兰 英格兰》一书中,面对日益衰颓的英格兰,人们采取商业化的方式,建设了一个完全复制英格兰辉煌历史的主题公园。在这个主题公园中,多是英格兰过往辉煌历史的典型代表建筑。人们宁愿沉浸在这些辉煌历史中,却不愿面对当下的现实。人们饱含着对英格兰这个民族的自豪之感,但却没有在英格兰逐渐退居二流国家之时做出实际性的措施,所建设的英格兰这个小岛也不过是他们满足逃避心理的代替品而已。《都柏林人》一书中,通过多个人物故事的构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所处的困境,他们知晓当时爱尔兰的落后,却没有勇气迈出爱尔兰这块土地。与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对现实变化的习惯性逃避。周边国家工业化文明愈演愈烈,而爱尔兰人们却甘愿处于这种落后之中,始终不愿意采取实际性的有效措施去做出改变,只愿意精神瘫痪式的逃避现实。
通过对两个作品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英国人和爱尔兰人在面对世纪交替之时都表现出习惯性的逃避。但是,这种逃离并不能使这些人得到真正的解脱。两位作者表现出来的,其实都是各自国家的人民面对悲哀的世界哀悼。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后现代的写作手法,但是在表现手法方面又有所不同。《英格兰 英格兰》一书采用了大胆荒诞的写作手法,采取偏喜剧的方式来展现一个悲惨的现实。而《都柏林人》一书的写作手法方面就更偏向与写实,采用一个个故事小说的方式真切的表现了那个时候都柏林人的生活状态。尽管两位作者在文章表现上和时代背景上有着其不同之处,但是两者却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撕开了当时爱尔兰和英格兰看似光新亮丽的面具,将人们的逃避与麻木的精神状态赤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乔伊斯.都柏林人[M].张芸译.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9年7月
2.朱利安·巴恩斯.英格兰 英格兰[M].周晓阳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3月
3.郭雯静.框架理论视角下《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解析[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9月
4.牛乾.《英格兰 英格兰》的主题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8年15期
5.郭玥.浅析《都柏林人》中的爱尔兰人形象[M].文学教育.2017年12期
6.罗媛.历史反思与身份追寻—论《英格兰 英格兰》的主题意蕴[J].当代外国文学.2010-01-15期
注:该文为2019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支持的省级立项项目成果之一 项目名称:后现代视域下的英国现当代文学世纪交替
项目编号:S201910673081 指导教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杨汨
作者简介:
贾丽华、秦婧婧、刘雅雯、王宁馨、靳梦璐均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8级本科生,云南昆明,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