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意义追问和实践探寻 ——以“春之醒”主题融合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陆芳
[导读]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这是对传统课程观念的巨大挑战。
        【摘  要】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这是对传统课程观念的巨大挑战。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程意识,有清晰的课程意识,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兴趣和内驱力,让学生亲身经历课程策划、开发、实施及评价的全过程,才能使课程与学生有机融合,从而获得健康、活泼、自由地生长。结合我校“春之醒”主题融合课程的实践探索,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生命成长
        我校坚持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和践行教育理想,确立“向着儿童的方向”的办学理念,坚守“为每一个美好人生奠基”的教育使命,以“陪伴、经历、滋养”为教育途径,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活泼、自由地生长。我们发现,凝聚学校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课程是核心影响因素。基于此,学校近年聚焦主题融合课程建设,“春醒”“夏趣”“秋韵”“冬暖”,创造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更优发展的课程,创造美好的校园四季生活。
        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是对课程传统观念的挑战。社会功能、儿童本位、知识取向等构成了课程的基本维度,也形成了理解儿童课程参与的基本张力。当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理解:学生在其自身发展中,是有能力的、能从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获益的积极主体。当教师转变传统的课程意识,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兴趣和内驱力,唤醒自主发展意识,给他们创造机会和舞台,他们就会以一种茁壮的方式还给我们一个个惊喜。结合我校“春之醒”融合课程的实践探索,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一、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意义
        1.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叶澜教授将“教育”界定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从根本上指出了教育的使命,要让每一个学习者获得主动成长的能源,主动发展的意识,主动发展的能力,获得生存的尊严,获得生命的喜悦。因此,好的儿童教育,必然是以儿童生命成长为需要,在儿童的生命特性中植入新体验、新梦想,在丰富多样的课程参与中获取新生长。而不同的课程会赋予学生不同的成长路径,学生生命的成长没有彩排。
        2.基于学生课程建构的需要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过程,是对完整的人的成全。课程成就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学生创生课程,让课程不断赋予时代鲜活的元素。有什么样的课程,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建构课程的过程,就是他不断发展,内化核心素养的过程。儿童即课程,从这一点来说,将学生纳入课程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能让他们的学习得到足够的关注,以此拥有课程的获得感和生长感。
        3.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当让学生“卷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能力强、会合作、善创新的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专家编课程,老师教课程,学生学课程”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自己作为小主人参与的课程领域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感,这种良好的状态促进真实的学习。
        二、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实践探寻
        1. 让学生参与课程主题的策划设计
        传统的课程都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来策划和安排,学生没有参与权与决策权。

“春之醒”主题融合课程是学校开拓性的课程探究,我们带领教师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对课程建模,然后在“基于儿童”的理念下带领儿童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如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且有能力来参与课程设计,我们从学生参与课程具体小主题的策划开始。先是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主题的需求、愿望、认知基础、生活经验等,听听学生的声音;再是通过“筛选、梳理、交流、补充”,师生合作确立小主题,使课程设计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
        如我校四年级“春之醒”主题融合课程活动,总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感受春天气息,掌握春天知识,获得更多关于春天的感知,激发创造性思维。同样的“春之醒”,由于让各班学生参与了课程策划设计,每个班生成的小主题都不一样,“风俗里的春天”、“春之xing”、“春天里做一件美丽的事”……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2. 让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开发设计
        课程主题及目标确定后,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开发设计班级课程主题下的具体的学习内容,确定一个个真实任务的学习项目,再自主选择进入各项目研究学习小组。设计问题链,找寻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单,以丰富的形式内容展开课程活动,亦可设计组织成果分享等。
        以四(5)班为例。一开始“放风筝”项目的问题是“如何做一个美丽的风筝,让它飞的更高?”带着更完整的课程意识,我们引导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一个项目除了动手做,做完展示交流,还可以做什么?怎样让一个单薄的过程变得更丰满?我校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提出的,“健康的身,聪明的脑,温暖的心”,这也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的核心的素养,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课程项目的学习是否能承载我们提出的这些目标。通过再讨论、作改进,项目更改为“设计一个风筝节,设计一个能成为童年记忆的风筝节”。这就需要学生研究风筝了,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风筝制作就只成为其中的一个子任务,整个项目则是打开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之下,课程内容愈渐丰满,得到生动的建构。由孩子们自己构想和设计课程内容,让每一个孩子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享受到了课程参与、生命成长的喜悦。
        3. 让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方式设计
        学习方式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融合课程的实践尤其如此。确定课程内容后,老师要适时引导,也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或同伴提出的问题和设定的目标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合作探究,优化学习方式,培养研究兴趣和技能,促进课程建构与教学整合。
        4. 让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评价设计
        一个好的课程学习离不开评价,如何通过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我们的核心目标。课程评价设计亦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一种策略,且是促进课程与学生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引导和支持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课程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等,培养自我及相互评价的能力,也是让他们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和评判课程建构和学习“链接”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再次参与课程设计的更大兴趣和内驱力。
        让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是一种新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与学理念,它有利于建构更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建立合作型师生学习共同体,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在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以生为师”的胸怀和灵活把握的教育机智,让学生在课程的创生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教育就体现在学校和教师充满爱与智慧的进退之间,帮助和守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朱峰 王备,《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7)[3]?刘可钦,《面向未来,我们如何推进真实的学习》【J】,新校长传媒,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