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条件基础、需求分析、路径选择等方面对推进军地教育资源双向开放与共享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研究,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支撑。
关键词:需求分析,路径选择,资源共享。
习主席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推进军地教育资源双向开放与共享,真正形成汇聚社会人才到军队发展的局面,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条件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与发展,使军地教育资源的互补性更为贴合,据统计,85%的军事核心技术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院校教育应充分挖掘地方院校教育资源,利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政策优势,切实提高军队院校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院校教育资源迅猛发展,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各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健全,拥有大量的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大量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且许多学科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招生规模大、培训能力强、培训对象和专业覆盖面广。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833万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达167.28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43.2%;全国普通高校校均规模为10605人;生均教学辅助及行政用房面积13.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57万元;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6.9台。相比之下,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差异,军队院校教育体制主要采取的是依照指令性计划进行管理的模式,而地方院校教育由于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使其由较大的自主权,致使军队院校教育的通用性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基于军事性特点,军队院校教育的专用性教育资源占据明显的比较优势。
二、需求分析
(一)基础课程教学师资需求。基础课程教学师资需求是军地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无论是军校学员还是地方高校学生,都必须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为基本,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一方面,军队院校教育除了培养学员过硬的军事素质外,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打牢专业基础的课程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为依托。过去一段时期内,军队院校将教育重点放在任职教育上,由于体制编制的限制,各院校通用基础课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对军校基础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亟须通过诸如军民融合、军地共建等方式从制度政策层面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教育中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类的军事基础课程教学,长期缺乏高水平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军事课教师,仅凭国防教育部门组织任课教师短期培训难以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解决地方高校依托军队院校提高军事基础课教师能力水平问题。
(二)实验实践教学场地需求。经过多年建设,地方高校的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和一些高精尖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成绩显著,成为支撑地方院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支柱。军队院校由于培训模式的不同,加之招生数量、专业设置等各种因素影响,基础实验室建设水平与国内一流高校相比还存在差距,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培育渠道出口也比较狭窄,亟须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在高水平地方高校扶持和帮助下提升建设水平。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与地方高校共享共用实验资源是解决当前军队院校实验教学的可行途径。
对地方高校来讲,按照高等教育课程标准必须开设的国防教育、军训等课程,由于地方高校缺乏实践教学资源,许多科目由于训练场地原因难以组织实施,而军队院校现有的队列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等资源恰恰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军事训练课程保障,解决地方高校军事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设备需求。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关竞赛活动。学生创新教育和竞赛活动必然导致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激增,如何解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仪器设备保障之间的矛盾,军民融合是解决创新教育问题的一个新思路。例如,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方面,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包含了地方高校、军队院校等诸多需求单位,该系统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强化组织和协调配置,盘活了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实现了大仪器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普及,尽快建立与创新教育配套的涵盖军民融合优质资源的仪器设备资源保障系统势在必行。
三、路径选择
(一)加强师资力量互为运用。通过建立和完善聘用机制,聘请地方高校专家学者到军队院校讲学,积极鼓励军队院校聘用地方高校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文职教员、兼职教授,促进军校学员拓展知识结构,更好的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前沿知识,提高军校学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政策探索,对建设高质量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统筹军地资源配置,加强军地需求对接,创新军地合作模式,促进军队院校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军地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各有特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军队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教育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求,计划性适时选派军校教员到地方高校学习,促进军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开阔教员理论视野、提高教员队伍教学能力建设。
(二)建立完善资源开放机制。积极鼓励地方院校相关试验场地、试验器材、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材素材、教案课件、案例库和数据库等教学资源向军队院校开放。军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需共同拟制发布教学资源共享目录、制定共享办法,构建共享平台、畅通共享渠道,切实提高军地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效率。针对军地高校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采取部分专业学员到地方高校选修技术类课程、地方高校学生选修军队院校的国防教育类课程。条件成熟时,亦可探索建立军地高校“学分互认、课程共享”的课程资源融合机制。同时通过健全完善补偿机制,激励地方高校创新成果向军队院校开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源动力,是加快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牵引。促进地方高校创新成果为军事教育服务,必须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军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需科学界定创新成果产权归属、明确创新成果转让或共享补偿标准、搭建创新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等,充分调动地方创新成果为军事教育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优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对于区域内基础性、通用性强的教育资源,可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统建公用模式,建成后由区域内军地院校共同使用,特别是训练场地、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保障资源都可以采用统建共用模式组织建设。对于区域内部分隶属不同部门的基础性资源,可采取统一规划,各主管部门和所属院校联合投入的联建共享模式,建成后由区域军地院校共同使用。在联建共享过程中,要尊重联建单位的意见和利益,强调满足区域共同需求时,对资源所属单位在联建项目建设、管理、使用中的合理要求,应予以充分考虑。对于区域已具备明显联合保障优势的教育资源,可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资源所在单位进行专门改造建设的专建共用模式。针对在一些特定教育资源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优势比较明显的,这类资源通过规模扩大、功能拓展、信息化改造就能满足区域内军地院校双方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大发.大决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6.
[2]楼阳生.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趟出一条新路来[J].求是.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