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洪倩
[导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在小学期间就得打下良好的根基。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在小学期间就得打下良好的根基。但是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还是面临一些问题的,学生应该更重视拓展性阅读。下面分析了当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育中面临的教学问题,并提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营建轻松欢快的教学气氛,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性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拓展性阅读
        引言:语文是形成良好思维方式的“训练操”。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更加多元化,不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导,而且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需要教师将学生们的课外拓展性阅读重视起来。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教学困境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家各民族都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我国,更是将教育作为国家强大,民族独立的根本。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极大的提升,孩子们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小学教育。但是依旧会面临一些教学问题。部分趋于僵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其不太习惯于主动接受知识。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是老师一股脑地灌送知识,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等学生消化反应这些知识。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大量的布置作业、练习题,而忽略了孩子们真正的兴趣和语文真正的魅力[1]。这种只拘泥于课本,而不重视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见识,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课外拓展性阅读
        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学习语文重要的就是增加个人的阅读量和积累量,不仅是课本的内容更是要注意课外的阅读,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它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很多语言文字就是源于日常生活,很有现实意义。所以,教师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语言是思想的衣服,思考的过程是通过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来实现的,这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推理过程往往会被教师忽略。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教材中《慈母情深》一文,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梁晓声在童年时期非常想要一部书,因此日日魂不守舍,所以向母亲要钱,母亲没有任何犹豫的让他去买书。他看到母亲工作如此辛苦,心里非常愧疚,所以他拿买书的钱给妈妈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回家后,妈妈把他教训了一顿,不希望他给自己买罐头,随后妈妈又拿钱给他让他去买书,至此他有了人生第一本小说[2]。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作者的心理活动。这样孩子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后,体会到母亲对孩子们的那种爱。

学习完这一课以后,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课文,用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比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二)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有探索价值的题目,这样才能激起孩子们的积极性[3]。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其大胆提出猜想,大胆发问,说出自己的问题,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并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体会其中的意境。其次,《慈母情深》中的写作特色也值得学习,主要有第一是细节的描写,第二是侧面的描写,作者通过这些写作手法表现出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双重特征,而且语文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背后的趣闻轶事也值得一探。这也是拓展阅读的一种,让学生多了解作者创作背后的历史,增加个人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深入教材中以教材中的知识为纽带穿插文化知识,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感染学生,拓展知识面。另外,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也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借助历史背景来讲解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其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学生了解,并且还能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授新知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领略文字的魅力,并且这样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知识结构,设计并实施教学方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并适当穿插背景文化知识,渗透德育知识,使得学生能力得以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海燕.新课改下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100-101.
        [2]袁双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50.
        [3]俞秋玲.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4-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