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畅谈的天空 ——浅谈小学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邓英娇
[导读]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人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逐步走向国际化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人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逐步走向国际化,未来的社会对人的需求也逐步向善于与别人交往的互动型转变。因此,一个人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否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将在未来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个“真实、和谐、平等”的交际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际情境中,努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兴趣    情境    训练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倾听、表达和应对是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也是教师进行口语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就小学高年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在农村教学多年,我发现农村的学生比较腼腆,碰到陌生人或一遇到要当众说或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平时能言善辩的他们就突然变得“哑口无言”。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通常觉得无话可说,大家你推我让,谁也不愿意发表见解,即使是说,也只是三言两语便收场未能达到训练目的。但在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中他们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交际的欲望。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进行交际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先从关注学生所熟悉、喜欢的话题开始。因此,我在选择口语交际话题的时候,先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或关注的话题,然后师生共同确定全班进行的口语交际话题。例如,在本学期,除了教材的专题训练外,在师生共同商议下,我们班又进行了“自我介绍”“我看穿衣打扮”“下午放学后怎样利用时间”等话题的交流。这样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对于自己选出的话题,同学们兴趣盎然,谁都想说,谁都有话可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从而放开胆子跟别人交流,从中锻炼了交际的能力,也逐渐让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课。
        其次,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可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自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有此情此景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使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动力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往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这样,学生就有了交际的欲望。因此,我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氛围中产生交流的欲望,无拘无束地参与。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学《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时,我用表演故事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同学发现朋友不仅抄袭别人的作业,还对老师撒了谎,而他就帮助那个同学改正的情境。我先让学生评评谁做得对,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产生了要教育那个同学的欲望。我不失时机让学生找伙伴模拟刚才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面对自己熟悉的伙伴,似曾相识的情境,只见同学们话语亲切,侃侃而谈,教导耐心,谁都有话可说了。这让原本呆板的课堂活起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充分展开了口语交流,再不是遮遮掩掩地说,他们已经忘记是在课堂上,他们是在和要好的伙伴交谈.最后,我让学生推荐讲得比较好的同学出来表演,结果大家十分踊跃参与,一改从前无人愿意参与的现象。相信,同学们在这种愉悦的交谈情境中不知不觉已提高了交际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手、脚等器官,面对可爱的动画人物,学生都有和他说一说的欲望。教师可就某一话题制作学生平时喜爱的卡通人物,让学生模拟和他喜爱人物交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激发他们交谈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我们还可以用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图景、制作道具、播放录像和音乐、角色表演等方式来创设情景。总之,无论是哪种方式创设情境,只要是能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良好交际能力的,我们都应该大胆尝试和创新,力求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交际能力,较强合作能力的人。
        二、课内外结合,巩固延伸口语训练渠道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外,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指导训练。也就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在课间可以进行对话训练时,让他们互相评评每一个话题是否有条理地说准确,表述是否流利,对话方式是否恰当,这样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了说话质量,这也是有效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之一。
        又例如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此时,教师可抓紧时机组织学生把活动中最感兴趣,最难忘的情节说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听后的感想。这样,学生说话就兴趣盎然,谁都有话可说,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了畅谈的氛围。这时,教师可从旁提醒学生注意口述的条理要清楚,用词要恰当,语言要清晰流畅,与人交谈要文明用语等,长此以往,学生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如在学校举行“两操”评比,我班夺得了冠军,评比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在谈论这次活动,我抓住时机,让他们谈了对这次活动的看法和感受。学生们立即侃侃而谈,对“两操”训练的感受,同学间的团结协作,比赛时的心情以及在训练中出现的感人事迹,有的还谈了从比赛中得到的教育等。大家紧扣这次活动,踊跃发言,气氛热烈。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都说口语交际课真有趣,他们越来越喜欢上了。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谈自己的生活见闻,谈学习感受,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等。还组织学生走出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参加走访村里的孤寡老人,参加村里组织的有益的活动,如村里的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的志愿者工作,在学校、村里采访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和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从而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教学还应注重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发展多种活动形式,消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隔阂,调动每位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说,都有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过程。
        总之,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真实、和谐、平等”的交际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际情境中,努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莫雷 《教育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