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戴素梅
[导读] 文言文是除古诗词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摘要 文言文是除古诗词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言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强自身文化积淀,丰富文化底蕴,从而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品位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更有利于学生对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近几年,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逐渐增加,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几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文言文学习与初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不同,语文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优秀诗文(古诗和古文),感受文章语调、韵律以及节奏,从而更好地体味作品情感。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将词义理解、翻译练习作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对文本情感表达的感受,更无法体会到文言文表达的精妙之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这样评价文言文教学:这样的教法,只能让学生止步于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没有任何趣味可言,最终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情感距离却被人为地拉大了。
那么,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应该怎样教学呢?语文课标中指出:考察学生记诵和积累的过程,以及他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即是对他们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评价。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文言文,大多都与学生喜爱的文学内容相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会文言文表达与白话文表达的异同。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以读为本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却理解古文意思,比教师通过逐一讲解字词句含义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要更好。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从而顺利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读”的层次,灵活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阅读文章的基本标准。尤其是在文言文当中,通假字、生僻字、破读字以及古音字等数不胜数,学生要想熟读成诵,读准这些字音是关键。

首先,学生通过文言文,标记出难以读准的字词,通过注释、查字典等方法,读出准确字音;然后,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小组朗读以及全班齐读等,帮助学生纠正错读、漏读以及多读等现象;最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掌握正确字词发音。
2.掌握停顿
阅读文言文,首先要就读顺文章,掌握文本大意,这样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和难点所在。古代人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现在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在诵读文言文时,遇到较长一点的句子,很难做出正确的停顿。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甚至是带领学生阅读。学生对句子的停顿有了正确的掌握,再通过反复诵读,为后续的理解文意奠定基础。
3.熟读成诵
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读懂文意。因此,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句子停顿,揣摩句子大意;然后,借助文章注释,尝试自主翻译文本。如遇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再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探讨。这样,学生通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方式,深入理解了文本大意,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熟读成诵。
4.透彻理解
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其意蕴深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文本,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从而从中深刻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方式,学习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而体味出更多人生哲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司马光》之后,学生通过了解文本大意,反复品读文章,深刻体会到了主人公司马光遇事勇敢、沉着冷静的良好品质。之后,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中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的自我升华。
三、延伸文言意蕴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是结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来选编的,所以篇幅普遍短小,但其内容却非常充实,又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行文。其中,更有不少蕴含丰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延伸文章意蕴,有助于深化学生记忆,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具有较强趣味性,理解难度也较小。因此,在笔者简单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文章梗概,之后便让学生围绕主题“辩日”进行自主探讨。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很快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的探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出发点正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笔者都予以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每一篇文言文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味道。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与文言文来一场美丽的“邂逅”,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文言文学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感受文言文的独特之处,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佳慧. 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雍韦伟.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18(3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