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生的习作就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充分体现。写作不仅能锻炼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活化思维作用,而且在大多数人才选拔方面写作能力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最直接的影响将是高考,决定人生方向的关口。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作文达到“乐之”的痴迷程度,其它一切均可迎刃而解。所以应该重视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写作能力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指导;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这是2012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写作部分,加粗字;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3-4年级):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应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喜欢作文,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写下来。
其次,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切合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对农村学生农村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见识多、广、新、奇。所以,在教学中命题要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要拿适合城市学生的命题给农村的学生写否则学生就无话可写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第四,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 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二、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纵使学生写作水平再高,如果没有写作素材,学生仍然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光有写作的激情只是写作的一个因素,还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材料可以运用,这样才能使所写出来的文章丰满。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充实大脑,写真实感人的文章。
三、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
四、重视作文评改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
(1)学生方面: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2)教师方面:当前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上。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参考文献:
[1]付青.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俪人:教师,2015.
[2]包卫红.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1期
[3] 丛亚杰.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