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陈云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初中语文阶段,通过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应用语文知识。对此教师要继续创新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回复生动性,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前言:
        语文学科以其突出的工具性作用对学生学习各科目知识都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目标。随着学生不断掌握语文知识,也能将教材中包含着的艺术审美内涵进行合理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的全面性,让学生可以从言语理解的学习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在写作方面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将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合理应用。而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则是对教师具体教学策略的检验。
一、开展以语文思维为起点的初中生言语的课堂教学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对于语文知识中的言语概括能力也得到了促进。在表象经验积累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在对言语知识进行讲解时,也要锻炼学生对文段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文章整体的表现手法挖掘其中的语文思维。对于汉语知识而言,文字的多少不是主要条件,重要的是文字的表现力,简单的一个文字或词语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段的具体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体会语文学习中独特的思维体系。
二、增加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已经十分注重体现丰富的语文知识体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出语文知识对现实生活的作用。对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印象,教师也要合理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从语文思考的角度拓展思维,发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距离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明确语文知识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刚刚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被瀑布两个字吸引,想象这是描写瀑布景观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几句话进行描述,比如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实际见过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有的同学会说瀑布看上去特别壮观,还有同学会觉得瀑布发出的声音很震撼,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看一看作者描写出的“瀑布”和学生刚刚想象的场景相比有哪些不同,进而让学生可以发现作者的独特创意,融入到课文内涵的探究之中。

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亲自动手养一株植物,然后从它的成长过程观察具体的特点,这样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中积累学习素材,也能从自己的精心呵护下明白创作的含义。通过学习这些语文课文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也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融入了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这样也能让学生感悟语文课堂的深刻教育意义。
三、煽动“多媒体”翅膀,创新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课堂模式显得单一僵化,难以启发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材框架下,教师可以不断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堂环节的组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一课时,这首诗本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对当时正经历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起到了极大的振奋力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歌曲片段,通过慷慨激昂的旋律感受黄河的豪迈气势。有了这样浓厚的学习情境,也会让学生更加明确文学艺术的力量,从字里行间体会黄河的英雄气魄,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
四、利用科技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到了初中阶段,语文知识面范围不断拓宽,同时相应的学习难度也有提升。有些语文情境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抽象,不知道从哪个切入点开展学习。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的完善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将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分解,由浅入深的解释其中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可以一步一步的掌握重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三峡》一课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词义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文章的结构句式特点,从而感受古文的声韵和谐。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其中描述的景象,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三峡的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可以先对三峡的地域信息有直观的概念,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看一看作者在写作中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为了让学生可以从语文思考的角度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开展知识探究,再找出我国类似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也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进行周围景物的描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在我国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各科教学都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语文学科中包含的学习内容是极其多样的,通过教师的课堂启发,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展开语文问题的思考,不断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素材的搜集,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爽.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8,(10):79.
[2]高伯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