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生文化课的薄弱和中职学生的“重专轻文”(即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使得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单方面的知识教学, 一方面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学生或认为语文学习无用,或认为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不愿意去学习语文,教师也逐渐丧失语文教学的激情,循环往复,语文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王崧舟对“诗意语文”的倡导,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迪。诗意语文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神秘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关键词:诗意语文 中职语文 熏陶感染
中职学生文化课的薄弱和中职学生的“重专轻文”(即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使得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单方面的知识教学, 一方面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学生或认为语文学习无用,或认为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不愿意去学习语文,教师也逐渐丧失语文教学的激情,循环往复,语文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王崧舟对“诗意语文”的倡导,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迪, “诗意语文”教学注重教学的人文性,注重教学的陶冶性,它着眼于心灵的塑造,呼唤生命意识的回归,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泉清水,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诗意语文的内涵
语文有三个层次: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其共性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语言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从属性看,语文有多重性:如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等。诗意是感性的、抒情的、灵动的、文化的、精神的、意境的,它归属于人文。这是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属性对诗意语文的理解。
王崧舟老师把“诗意语文”诠释为“精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他指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一过程是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现的。诗意语文既是对当下我国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时代回应,也是对语文新课程重新确认民族文化传统的现实探索。
语文的本色和最高境界是诗意,而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理想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激起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从而唤醒心灵的诗意,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二、诗意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就教师自身而言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基础过程。????
语文教学,不管是作为科学,还是作为艺术,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自身从个人、个性的角度,对汉语、对文学的感受、感情、感悟,对学生学习汉语、文学的态度、心理同情地理解和真切地体验。其中无不渗透着教师个人独特的生活阅历,浸染着个人独特的精神积淀。语文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批改,又是于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对象在精神上的相遇、对话。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自主建构文化意义的过程。这种接触和建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往往是终身。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特别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尤其需要充满诗意情怀,能用自己的诗意感去唤起孩子内心的诗意人生。
2、教学中的体现
“诗意语文”教学注重教学的人文性,注重教学的陶冶性,它着眼于心灵的塑造,呼唤生命意识的回归, 即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精神熏陶。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清楚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母语的学习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学习氛围,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读书活动之类,让学生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语文课程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个人主观色彩浓厚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董一菲老师说:“诗意语文的课堂首先要求语言有文学气质。它是一个书底,既要站在书的高度上,还要渗透个人的理解,表达个人的情趣和品味,浸染独特的感觉体验和情感,点燃与激活诗性思维与生命激情,凝结成无形的精神。它要有一种浪漫主义和精神向度,要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坚守美的信念。”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要培养思想家,而是要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进行审辩式思考,提升审美情趣。
诗意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在于,要更多地指向教育对象的未来。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人。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科学的知识,更多的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与人合作的态度,快乐生活的意义等等。
参考书目:
1.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
3.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