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罗春虹
[导读] 小学期间正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最明显且最不受控制的时间段
        摘要:小学期间正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最明显且最不受控制的时间段,尤其是当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时,面对着的是家长教师对其殷切的期盼以及升学的压力。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影响下,如何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引言: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被网络中的花花世界迷乱了双眼,受到网络上扭曲审美的影响。与此同时,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学生成长快速的时间段,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而语文作为最拥有人文素养的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刻不容缓。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意义
(一)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教育的发展使得教师需要做出改变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上的新兴事物,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毫无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学生就会被其他事物影响。新课程改革也是使教师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避免被淘汰。
(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日常教学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了解只局限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单一的讲课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讲课方式,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原本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使学生无法提起对课堂的兴趣,不仅降低教师讲课的效率,也使学生昏昏欲睡,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这种强制式的改变也使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问题,增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课堂质量。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
(一)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压力过大
        受应试教育影响,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解读使得学生压力过大,同学之间产生恶性竞争,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如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有需求就有解决需求的办法,各种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家长也对这种课后活动趋之若鹜,使学生失去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天真快乐。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学生在高年级时会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会因为懵懂产生一些急躁的情绪和不听从指挥的行为。语文学科可以使人心境平和,通过语文文章的讲解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焦虑减缓,增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三)被网络影响了自身的价值观念
        小学学生对社会环境接触较少,一旦接触网络,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言论影响,偏离了原有的价值观,花花世界迷人眼,若是学生真的被网络上的虚假所蒙蔽,想要挽回学生的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要在源头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于内容中寻找策略
        课本是学校教学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通过对课内文章的讲述,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祖父的园子》为例,祖父的园子作为一篇记叙文,其结构饱满,感情真挚,于叙事中表达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我”的内心感受,体会祖父对“我”的关心与爱,课堂上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课后让学生做帮父母洗脚,或帮父母做菜之类的行动并写下自身的感受,用实际行动对亲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于教学方法中寻找策略
        过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是目前小学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创新教育方式刻不容缓。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红楼春趣》的学习中,通过主动举手的方式挑选文章各个角色的扮演者,让学生模仿人物性格动作,在互动中深刻体会红楼大院中的人物关系,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创新课堂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探寻文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课外活动中寻找策略
        组织一些课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心理健康教学十分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移动到学校外,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听到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再回到学校后让学生每人写一篇观后感巩固此行的目的,使学生对中国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感触,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结束语:在目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育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较少,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但目前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充分挖掘文章内容,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活动。在各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呈现一片向好的发展态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一定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随祥.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07.
[2]陈国升.初中语文“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16(15):98.
[3]王淑娟.关于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6(18):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