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人生中的必修科目,人生在世,不可能不阅读,无论是系统的读书,还是碎片化的读报、读文章等,都是阅读的应用。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如果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那么就可以终生养成阅读习惯,慢慢的就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做题能力也会有一个质的提高。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实施中,老师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培养、读书内容需要老师的选择。但从现在的学习情况中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学生们阅读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阅读水平和数量堪忧。
关键词: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
被很多家长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作为语文老师,我每次的回答都是同样的:“父母爱读书,孩子就爱读书。”小学阶段是阅读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的启蒙阶段,这个时候,除了有父母的引导外,老师还要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老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可以以课本为出发点,课本上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古人谈读书》中,就有关于读书的方法和效果,里面列举了《论语》、朱熹、曾国藩关于读书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于学生来说讳莫如深,只能通过朗读文章之间的平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本上知识只能算是启蒙,在学生阅读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读一些经典名著,四大名著是首当其中的必读物,先从《三国》开始读、然后读《水浒》、这些著作要不断的进行阅读,四大名著小学要读、初中要读、高中要读、大学要读、进入社会以后更要读,所以读书是一个终生活动[1]。
在阅读题材的选择上除了这些经典著作外,还需要读鲁迅,鲁迅深奥的内容先不要读,老师可以摘抄一些优美的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等,外国文学如小仲马的《茶花女》,像其他教才中出现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的《背影》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散文文章。如果要学习古文的话就可以从《古文观止》中找出来一些经典的优美古文,如《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宋玉对楚王问》等都是非常容易郎朗上口的文章,还有启蒙唐诗等。现代的小说阅读有曹文轩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细米》、《红瓦黑瓦》等。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不要过分的去压抑学生的人性,情感是人的天性,没有哪本书里面不描写情感的,就算是《鲁滨逊漂流记》最后还有鲁滨逊和仆人星期五之间的故事,《三重门》中林宇翔的父亲为了不让林宇翔过早的接触情感,将家里的藏书带有感情的一并销毁,小林宇翔读起来就只觉得世界上只有男人。
曹文轩的小说中,那种男女之间的懵懂感与朦胧感,这些感情只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细细体会了。
二、老师要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小学老师就是学生燃起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语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上、心灵上的成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应对初中的学业,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做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讲故事诱导法
小学生们最爱听故事,在西方很多国家,他们都有一个睡前故事的习惯,在咱们中国来说,这种习惯或许不能很好实施,所以就由老师扛起了这个重大的责任,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不是让学生更好地打瞌睡,而是让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以此让学生爱上图书。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些除了故事吸引人外,其文学价值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翘楚。老师在讲这些故事时,不要一次讲完,可以先卖个关子“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学生耐不住性子就开始自己阅读了[2]。
(二)表扬激励法
阅读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不能因为学生读的书多而夸他,也不能因为读的书少而批评他,而是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表扬他们,有的学生读书多,思想较为深刻,写作技巧也不错,这时候就应该表扬,这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不要一味追求正能量,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不要让缪可馨同学的事件再次发生。
(三)不写读书笔记法
阅读是一个爱好、一个兴趣,它不是任务,如果单纯是追求读多少本,写多少个读书笔记,以后没有学生会喜欢阅读,而是更加讨厌阅读。所以老师重点是让学生去读,而不是写读书笔记,他们这个年纪的思想还是处在比较低龄化的阶段,过多的强调读书笔记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抄作业现象发生[3]。
结语:综上所述,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选材,然后通过讲故事诱导法、表扬激励法、不谢读书笔记法,让同学先养成阅读兴趣,然后慢慢的再让学生去写读书笔记之类的繁琐事情,读书多了,就可以不用老师的引导,都是以书找书了。
参考文献
[1]黄丹姣.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03):19.
[2]张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考核办法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4):17-18.
[3]陈燕.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内蒙古教育,2015(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