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强大的知识技能之外,人文素养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方向,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当前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对人文素质教育展开实践和探索,但是由于缺乏先进教学经验的引导,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预期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有效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这成为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技术、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这也是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中职院校走向社会,但是仍然有部分中等职业院校过分注重技能培训,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是一门人文特征十分明显的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点至关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策略供参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中职语文课程不够重视
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这是当前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许多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仍然以技能培训为主,忽略了基础文化教育。语文是中职教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但是许多中职院校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错误的认为语文教学只需要完成教学任务,错误的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识文断字能力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课时设置还是资源倾斜,中职语文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不高,许多中职院校并未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在相对困难的教学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难以有效落实。
(二)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薄弱,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往往较差,许多中考失利的学生涌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较低。15~18岁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许多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弱,甚至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学校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导向,对文化课程的要求不高,为此许多中职学生甚至无法掌握课本内提到的文学知识,在课后也缺乏自主阅读与积累,语文学科知识架构不够完善。在学生人文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极大,一方面是学校缺乏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够理解,也缺乏一定的合作与配合。此外,从教学方法选择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自身对于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解不够成熟,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台上讲解,毫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此以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策略
(一)注重师资培训,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中职语文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师资培训和教师引入两个环节开展工作,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从新进教师招聘的角度来看,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引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历和教学经验的考量,更为关键的是针对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点进行专项沟通,选择思想觉悟较高的新鲜血液融入师资队伍。从师资培训的角度来看,除了教研室日常的教研活动之外,还应组织教师到校外进行学习,在先进教学单位积累经验,或者引进行业内专家进行示范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引导得到提高,这是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基础。
(二)积极创新进取,丰富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中职语文学习体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音乐,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和内涵。在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了解,以第一人称带入学习情境,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围绕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既定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讨论,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积极表达观点,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此一来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也是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回归职业特征,结合专业开展语文教育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中职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可以回归职业特征,结合不同专业开展语文教育,选择独具专业特色的语文学习素材强化学生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结合教材内容与自身积累的素材,为学生呈现独具特色的语文课堂。举个例子,在财经专业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诗词中挖掘相关的文学素材,比如《论语》中强调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诗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在充满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学生能够抓住语文学习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语文课堂,进而有效落实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语文学科作为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语文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十分重要。作为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刚.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思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
[2]刘建梅.试论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学周刊.2015(27)
[3]刘春霞.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9)
[4]刘世余.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4)
[5]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