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教育新背景、新追求下的创新教学手段,已经被应用于各科教学中,深受师生欢迎和青睐,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现如今,游戏化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引入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来说,是一项福利,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我们针对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合理的实施策略,以求带给幼师音乐教学灵感。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幼儿园音乐课程与游戏教学的融合,可视为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与时俱进的手段,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效,对于幼儿园中的幼儿来说,有着致命吸引力,可较大程度满足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充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一、教学内容游戏化
在将教学内容游戏化之前,需要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确定,选择适合幼儿身心成长与学习需求的内容,还需确保内容中有适合穿插游戏的节点,便于在教学中引申出游戏活动。然后,借助音乐内容的学习和深入学习,灵活、巧妙的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切勿突兀和刻意。比如,我们都知道《找朋友》这首儿歌,这首儿歌传唱度广,不失为一首经典歌曲,在幼儿们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可开展相应的“找朋友”游戏,让幼儿组好队形,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边唱歌曲、边跟随歌词去握手和敬礼,使得行动与歌词充分协调起来,富有情趣和乐趣,便于幼儿理解和展开简单游戏活动,既让增强了幼儿的音乐印象和理解,也让幼儿收获了游戏中的快乐,可谓一举两得。
二、教学辅助道具游戏化
众所周知,音乐形态各式各样,基于此,可在音乐课堂增添一些道具,从教学道具入手,将其游戏化,使得音乐课堂更丰富多彩。比如,在学习《铃儿响叮当》歌曲教学中,可拿一些铃铛充当学习道具,让幼儿可以给集体歌唱伴奏,符合音乐内容,也符合音乐题材,可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如在《洗刷刷》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也事先准备碰铃道具,让幼儿跟随音乐语调的升起、落下去进行合理伴奏,当然也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去大胆的借助碗、学习工具、纸张、金属等道具,去进行“演奏”和“弹奏”,进而形成一首完整乐曲,可让幼儿在该游戏活动中收获新奇体验,对于幼儿掌握音乐节拍、加强音乐印象可发挥积极影响。长此以往,幼儿的节奏感将大大提升,幼儿会对音乐更为敏感,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提升也由较多好处。
三、音乐鉴赏游戏化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每个人也都会因为音乐的触动而生出不同的感想,鉴于此,幼儿教师可从音乐鉴赏入手,将其游戏化,使得幼儿的音乐鉴赏力可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借助肢体动作去展开游戏,这些动作不必太过复杂,只需跟随音乐进行轻松、简单摆动,提升肢体的优美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幼儿借助游戏可加深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如,在《种太阳》这首儿歌鉴赏中,可用丰富且多样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播种太阳”等内容,当然,也可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哪一组表达的形象和生动,使得幼儿对歌词含义有一个更深切理解和认知,还可借此机会认知音乐魅力、沉浸愉悦氛围并收获参与乐趣。又如在《水族馆》教学课堂中,可让学生扮演水草,跟随音乐的开始和深入,摆出各类形态、做出各样动作,昭示水草的顽强生命力,时而手臂向上缓缓升起,时而身体自然转动,让幼儿感知水草的随性生长,进而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更独特的感受。
四、音乐创作游戏化
音乐创作是音乐作品的另类延伸和发展,主要在幼儿课程尾声进行和实施,主张发挥和展现幼儿的想象力、创新力,由于幼儿水平有限,可以进行片段音乐创作,也可是一小段落音乐创作,将其游戏化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还可结合教学实际状况进行设计。如在《拔萝卜》音乐教学完毕后,幼儿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歌词续写,鼓励不同的小朋友进行歌词续写,歌词续写完毕后,则可指定幼儿进行“创曲”,为了让该过程更具游戏性,教师可对该环节的学生表现进行打分,也可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或伴舞、或伴奏,使得创作的音乐极具趣味化。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的体验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切实要细心观察幼儿表现、情绪转变,并结幼儿的各项情况去灵活的吸引幼儿参与和观看,确保课堂氛围愉悦且轻松,切实让幼儿爱上音乐、爱上这门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幼儿教师要充分重视、精准把握,并为该项教育模式的落实付出较多精力和心血,使得音乐课程与游戏充分融合、巧妙融合,进而带给幼儿新鲜感,进而满足幼儿的身心需求,才可确保做到寓教于乐,这样一来,幼儿既可收获知识、又可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赵娟.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27-28.
[2]翟雅.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125-126.
[3]陈晓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实施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