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技工院校以社会目标为导向,在教学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改进。但大部分技工院校仍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为学生考虑,而是仅仅停留在希望能够招揽更多学生到本校学习的层面,忽略了教学管理质量。本文将从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入手展开探讨,为摆脱目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几点关于教学运行管理的创新建议,以促进我国技工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
引言
技工院校招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我国技工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技工院校的发展需求。所以,立足于实际教育教学需求,推进管理理念、方式、模式的改革意义深远。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程度的不断重视,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力度,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服务能力在不断增强,随着扩招程度的增加我国的技工教育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技工教育的特点是立足学生发展,提升总体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经过我国高等教育多年的发展,我过得高等教育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招生专业覆盖面较大,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初具规模,为今后我国的技工院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技工院校如何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技工教育思考的重要问题,首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是更好地为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改变服务,最后是对每一名学生负责,让学生有真的动手能力,加强就业能力。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质量工作良好运行的重要部门就是教学管理部门,为此要结合技工院校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管理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的水平停滞不前
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很多技工院校实行自主招生,盲目扩大招生人数。但是以目前的资源配比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并不能与如此多的学生相匹配,很多学校为了实现利润化,只注重大量的招生,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过多的学生不仅会给职业教育本身带来捉襟见肘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学生也会力不从心,导致职业教育的水平普遍比较低,常年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
(二)、教师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在技工学生管理中,教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技工学生管理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对于教师就会有更加特殊的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既包括专门讲授知识的在校教师,还要选择优秀的企业资深人士作为学生的实习教师,使学生能够得到多元化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管理比较落后,在对教师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录用时缺乏完善的标准。由于技工院校的教学中涉及到许多实践环节,这就充分需要发挥出教师的作用,不过,由于管理不到位,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甚至不能及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改革不彻底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普通高校的影响,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学生的管理、成绩的考核等各方面都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就整体而言,技工院校还是无法摆脱学历教育的影子,特别是衡量技工院校办学效果的教学评价标准对技工院校来说更是增加了一条束缚,无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改革。
二、提高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一)、以就业为目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以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就业为目标,教学内容更多的偏向于职业性、前沿性等特点,而现有的教材更多的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更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建立以能力提升为手段,增加就业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并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考虑现有的学生学情,有效的回避他们厌恶的理论知识学习,尽可能从真实完整的实例中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将核心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现实生活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限制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基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性,传统技工教育模式中,通常采取注入式教学手段,学生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状态较为被动,主体地位被忽视,无法有效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彻底革新技工教育教学传统模式和方法,从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手段逐渐转化为启发式教学,深入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推动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为技工院校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拓宽路径。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特点,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每个学生均打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真正为技工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除此之外,应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逐步引入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
(三)、提升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课程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研究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切身感受专业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例如,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战性培训,利用专业课程培训营造就业环境,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专业课程的运用条件及技巧,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课程实战演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日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教师技能的提升分为三个方面:(1)丰富的专业技能。表现在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2)教师的软实力技能。表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形象气质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及价值取向;(3)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动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发展过程中,应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学管理实际问题,深入研究适合技工院校的可行性教学管理方法和模式。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学风与制度建设、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以往课程设置与教材、调整教育教学管理范畴等途径,实现技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颖,可心萌,李福胜,徐彦.基于政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践——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2):41-43.
[2]宋化玲.浅谈如何优化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242.
[3]王庆明.新时代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5):29-31.
[4]王纳共.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8):37-38.
[5]尹萍,赵春伍.实现“三个优化”推进技工院校课堂教学管理创新[J].中国培训,2018(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