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在校园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对班主任言行进行模仿,由此可见,班主任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德育的实施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本文基于浅析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践行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践行途径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德育的重视力度,从整体上进行完善,促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综合型人才。对班级来说,良好的德育有助于班风、学风的营造,构建良好的学习风气,提升我国德育水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改革。
一、德育管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德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德育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也是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德育管理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素质。德育管理贯穿于道德、智力和审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引领着整个学校的教育,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德育一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因此,教师要重视班级文化中德育管理所占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
(1)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能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但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自己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稳定,自我意识逐渐显现,自我尊重,并且更加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此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的问题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决。(2)中学生的特点,中学生的智力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达到新的高峰。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用独立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制定计划,并为了完成目的而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沟通,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很强。(3)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的思想主流更加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倾向。他们有突出的能力,思维敏捷,头脑灵活。他们存在认知与行为的矛盾,能够明辨是非,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德育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来说,德育是其学生时代必然接触的一门学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德育工作范围较广,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审美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塑造学生的劳动品质,培养综合型人才。现阶段,德育内容较多,主要包含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如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指明其教育发展方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合理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要进行合理的政治品质、公民道德素养培养,从整体上进行完善,如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政治思想、民主法制观念等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良好的集体责任感,以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德育,可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成为综合性人才。
四、确立德育目标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不同,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感受深度不同,所以德育管理对学生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对于高一学生,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并没有足够强烈的团体意识,所以教师应该让他们树立主人翁的观念,增强团体意识。首先,由于高一学生都是刚进入新学校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正确评价自我,做好定位。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提高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现代竞争和参与意识。在班级文化中,团结和良性竞争对于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对他们在班级中建立友谊是至关重要的。再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重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当下社会最为缺失的,它的培养要从德育开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认真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水平。最后,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要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心态。
五、立德树人,为学生铸魂
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来说不是太好,但是我们不能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认为学习差的学生什么都差,一差百差,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的,我们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做人,加强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修养,让他们受益一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要求学生不管身处何种场合,都要保持安静,保持安静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够彰显自己的素养。一遍又一遍说教,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安静,将“静”内化。起初这样做难度的确挺大,成效也甚微,但是时间长了,说多了,道理讲明白了,学生在头脑自然而然会装进“静”,他们也就慢慢开始改变自己。
六、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时的重要助手。在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优秀班干部队伍能够发挥对学生的带头作用,对班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班级中的成员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欲望,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避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果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容易使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使班干部在班级中的感染力大大削弱。因此,在对班级工作进行分工时,需要使不同岗位中的干部各司其职,使其工作相互制约,并且彼此协作。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班级管理更具秩序性,在此状况下,德育教育能够得以开展。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对班干部工作进行定期指导,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总结与落实。同时对班干部当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给予严厉批评,鼓励班干部在工作中,发挥以身作则作用,逐渐形成良好班风。良好班风的形成,能够使学生逐渐树立共同目标,进而逐渐意识到,个体情况与整体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班风展现出对学生的诱导作用,使学生确立新的需要与追求。这是个人集体化的一种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自豪感与优越感,良好的班风能够使学生自觉努力,是推动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无形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德育的优势,积极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在提升管理中进行合理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静.浅论德育一体化与班级管理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37.
[2]刘莹莹.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15.
[3]金菊香.创新班主任——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7):74-75.
[4]杜海英.寓诚信教育于班级管理[J].文教资料,2019(19):148-149.
[5]李慧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