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4期   作者:赖宝文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学方法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不仅要教会中学生物理知识,更要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物理教育现状,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力求为我国初中物理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学生整体发展的要求。将初中物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既可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初中物理教师要依据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状况,明确德育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树立德育观念,使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物理知识和其所蕴含的思想一起转化为中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品质。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方向借助载体,认真指导中学生接受相关德育思想[1]。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总是忽视德育教育,或是在进行教学时对德育的部分只一带而过,不能触及到中学生的灵魂深处。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以中学生为中心,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课程,先找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讲一讲故事为自己带来的启示。通过中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可以顺势鼓励中学生学习匡衡身上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还能够提醒中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合理规划学习和作息时间。在中学生学习了匡衡的精神以后,教师提出课堂问题,即匡衡的故事中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教师将耳熟能详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物理现象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培育中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中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文本,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2]。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中国历史上在物理方面有伟大成就的人物和事例,这些都会是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材料。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介绍,比如关于地磁场偏角的描述,早在宋代时期沈括就已提出,比西方整整早了四百多年。又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中学生讲解古代《墨经》中关于力的论述比西方早,墨家比阿基米德提前了二百多年就论述了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讲述人造卫星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洲际导弹的成功研制和“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等的成功发射,这些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这些祖国成就的介绍,极大地激发了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学生为自己生长在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教师还可以介绍中国物理学家的故事,讲述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事业不懈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品质。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体现我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感,展现我国科学文化的伟大成就,这样非常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想素质。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核能》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的事迹来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中学生了解到钱学森先生不惧艰辛,想尽一切办法回到祖国的怀抱并报效祖国的精神品质[3]。
(二)安全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因为我国中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中学生时刻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措施。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细心引导中学生学习安全相关知识。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生活用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一间教室由于线路老化,加上中学生使用了劣质的充电器长时间对手机进行充电,最终导致线路过热,引发火灾及爆炸,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是非常大的。中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知道,要正确使用电路,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三)环保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自然环境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4]。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内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中学生介绍家中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并适时引导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电冰箱制冷时是运用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近年来,由于氟利昂的大量排放,使它们上升到空气的最上层,导致臭氧层破坏,出现了变薄的现象。而臭氧层变稀薄可导致人类皮肤癌的机率增加,农业也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接下来,教师在讲述内能的使用和环境保护时,先肯定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益处,为人类带来了能量,但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污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渗透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将初中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引导中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推进中学生整体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参考文献:
[1]程广.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索和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24):17-18.
[2]刘金刚.爱之润泽,无声无痕——初中物理德育渗透初探[J].华夏教师,2019(15):67.
[3]张宏伟.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传播力研究,2018,2(16):196-197.
[4]刘俊秀,胡青云,周谋远.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7,4(51):257-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