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4期   作者:胡汉芳
[导读] 提高学生的综合靠活动来支撑靠课程来确立
        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靠活动来支撑靠课程来确立,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中,整合学校、地方资源,提出本课题,在课题研究与课程实践中,开设让学生获得各种发展的选修课程,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综合素养   校本课程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深化课改、立德树人的需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各学校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要求,整合学校、地方资源,引导师生参加更多的课程实践。
        二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数学时代与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开设让学生获得各种发展的选修课程,就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从2004年秋季创办开始,学校在七、八年级开设了十五个门类的活动课,包括科技活动、数学奥赛、英语角、篮球、舞蹈、合唱等活动课;每周3节课,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活动课班级。活动课对丰富寄宿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取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那时的活动课既没有课程目标,又没有课程要求,而且重竞赛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基于此,学校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选修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依据、意义与价值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是:
        1、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王阳明认为:“知”主要指人的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实际行动。知行合一,就是把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教育儿童时要努力顺应儿童的性情,鼓舞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让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直接经验。
        3、多元智能理论。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同的,通过教育可以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从而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本课题的意义与价值是:
        首先,我校的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为主旨。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服务”。一方面,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生成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而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以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即为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合理需要而设置。其次,我校的校本课程深深植根于学校。是由学校的十多年来选修课教学传统和校园文化资源以及地域课程资源构成的一片沃土。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探索选修课程校本化、区域化的有效路径,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教师培训、课程评价等实践层面寻求突破。

其研究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一方面,选修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基于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生活,利用学生所在地的本土课程资源,形成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教育下,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学生选班走课,让学生认识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拓展艺术与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通过运动与竞技,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提高吃苦耐劳的心理素质。
        三是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发课程,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1、通过课程纲要与内容开发研究,编写一套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选修课校本教材。
        2、通过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找到一套选修课课程建设、内容选择和质量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探索不同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的因素和改进策略。
研究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1.课程纲要与内容开发研究。
        本课题计划开发选修课试用教材《课程纲要》、《课程评价》和《学生用书》,目前学校已开发选修课《课程纲要》、《课程评价》和《学生用书》,它们是:
(1)《自然与社会》分册,内容包括科技与生活篇、信息与生活篇、数学与生活篇3个拓展课程;
(2)《艺术与欣赏》分册,内容包括校园舞蹈篇、校园合唱篇、美术与生活篇、书法与生活篇、阅读欣赏篇、主持人篇6个拓展课程;
(3)《体育与竞技》分册,内容包括中国象棋篇、乒乓球篇、篮球篇、羽毛球篇、足球篇5个拓展课程。
        2.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本课题确定了三个研究方向:
(1)课程制度建设研究。主要包括选修课的课时设置、场地选择、师资配备、学生选课、班级组建等五个方面的研究。
(2)课程内容选择研究。主要包括选修课教材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与组织形式的研究。
(3)课程质量评价研究。主要包括学习效果检测、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考评研究。
        3.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的研究。具体包括:
        ◆《自然与社会》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素养的提高研究。
        ◆《艺术与欣赏》课程对学生人文底蕴与审美情趣素养的提高研究。
        ◆《体育与竞技》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与运动习惯素养的提高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课程纲要的确定与课程的开发;难点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的因素与改进策略的难点。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追踪课例、调查研究与活动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以“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课题在实践与研究中的螺旋式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