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也愈发的重视生态环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涉及到了人与生态的关系,因此生物学在为学生传递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意识;初中;生物教学
引言: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等两方面内容。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生物知识都和生态意识相关,这为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中如何渗透生态意识,以期为初中生物学教师提供借鉴。
一、生物学与生态意识的关系
生态意识是社会发展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开展生态教育的时间较晚,很多人们的生态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1]。
二、在初中生物学中渗透生态意识的措施
(一)实验渗透法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会涉及很多实验操作,比如说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这些实验时就可以向学生渗透生态意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七年级下册学生实验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就可以在其中渗透生态意识。学生在根据实验课题对小鱼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时,教师就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弄伤小鱼,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清洗完实验器材后,教师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递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要为学生传递生态意识,比如说教师可以用启发式的话语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同学们,如果你们生活在空气稀薄的地方,你们会感觉到缺氧对不对?在进行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时,小鱼也处于缺氧的状态中,而且实验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对小鱼造成伤害,正如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造成伤害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教师在为学生灌输完环境保护意识后,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小鱼,从而使学生将生态意识和实际行动相结合。
(二)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和环境保护相关,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就可以和生活相结合,并组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渗透生态意识[2]。例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就可以展开垃圾分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首先需要在教室内多准备几个垃圾桶,并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在垃圾桶上贴上相应的标签,学生在扔垃圾时也要严格遵守垃圾分类守则。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普及人类的生活活动以及生产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活动进行半个月后,学生就会具有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
(三)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以及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生物学教材中不仅包含着生物基础知识,而且含有生态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环境污染等生态意识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例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时就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导入语,通过导入语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唤起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了解了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但是比呼吸更重要的是空气质量,因为空气质量会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城市中常常会出现雾霾、沙尘暴等天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保护空气质量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有所思考,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出行时尽量不要选择私家车或出租车,做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出行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会对自己污染环境的行为有所反思并进行改进,并提高了自己的生态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对教学课堂来说也是如此。多媒体设备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在生物学教学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生态意识的目的[3]。例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态圈的水循环时就可以利用到多媒体设备。在开始正式上课前,教师需要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张图片:第一张是非洲极度干旱,小孩没有水喝的图片;第二张是同学们在课间休息时浪费水的图片,通过两张有着强烈对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入正题:众所周知,水资源在生态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体内有70%都水分,没有充足的水分人体将难以进行正常的新城代谢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除此之外,绿色植物与生态圈进行循环时也需要充足的水分,可是通过投影仪上的两张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在非洲的一些干旱地区绿色植物与生态圈的水循环已经出现了问题,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而在另一张图片中恰恰反映的是,发生在日常同学们常常会做的事情,洗完手不关水龙头、水瓶内还有半瓶水就将其丢进垃圾桶等等,这些都是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长此以往我们也会面临着和图片中非洲小孩一样的境地。通过两张对比强烈的图片,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地冲击,从而使学生反思自己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目的。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将生态意识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学生也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从而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王园园. 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浅析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教育艺术, 2016, 000(004):10.
[2] 石建, 王愉鑫. 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唤醒绿色生态意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14(5):21-23.
[3] 姚春花. "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中学, 2015(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