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初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发展为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能力的培养。这一系列的变化源于人们对数学教学的探索和不断深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的思想方法往往是学生们灵活运用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关键。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引入数学思想来帮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本文则从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角度出发,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在新课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人们转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在教学计划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和目标,教师往往需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教师往往采用数形结合的解学思想来帮助学生们理解。从中可看到数学思想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一、从知识建构的层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简化定义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某个新的数学知识点,往往是通过其定义来理解运算方法和技巧。但是由于某些数学概念太过抽象或者复杂,学生无法根据概念或者定义的描述理解其表达的知识和内容。这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按照定义的内容来学习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举例来简化数学概念。像是教师在讲解简易方程时。一般的等式当中加入了未知数x或者y,这一下子混淆了学生对于等式和方程的定义,这时教师通过写出几个等式和方程来教会学生们辨别二者存在的差别。当学生能分清二者的区别后,教师再对简易方程下定义。这样学生理解起方程定义时,就会变得相当容易[1]。
(二)公式教学不宜过早下定论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公式往往是连接两个数学概念或者知识点的关键。解决数学问题缺少不了公式的运用和参与。教师在讲解定理、公式以及运算法则时往往会直接强调其用法,而忽略了推导过程以及与其它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像是数学教师在讲解约分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们需要先考虑约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约分后的大小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约分的本质,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笔作为参照物。拿出六个笔分成两份,一分为二的过程会定义为1/2,但是这也是定义3/6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不断分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约分这个知识点的本质。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不至于产生知识点混淆和滥用现象的发生[2]。
二、从思维的层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思考问题的实质就是对将数学概念和问题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朝着简单和形象的方面转化。这个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则是各类数学思想。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学生能将数学当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而这些方法的具体概念和应用范围如下述:
(一)分类思想
分类思想并不是数学独有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分类思想的实质就是将具有一定特征、属性的问题分成一类,经过分类后的问题往往带有明显的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人们只需要分类讨论在将最后的答案和结果整合到一起,便能得到最终的答案。一般应用分类思想时,往往是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其问题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题范围,所以只要是符合问题的标准都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常用的解题思想。化归思想的本质便是将一种问题转化为另一种问题去理解。以最简单的建议方程为例,在已知题目x+6=10时,为了求出题目中的x,可以将式子转化为减法方程即10-6=x,按照方程两边相等的属性自然得出了x=4。这个例子是转化思想最基础的应用[3]。
(三)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为了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往往需要借助图形来使学生们理解。就像是学生在学习分数概念时,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的看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相关的问题。
三、从知识架构的层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当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往往是靠着某个概念、公式、运算法则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们在学习完一类知识点时,学生需要将此知识点与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相联系。像是教学生在学习各种图形如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面积和周长时,学生需要试着进行类比,找到彼此之间存在的联系。
结语:总的来说,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非常有帮助,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便能轻松的解决各种难题,方法的使用和培养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善且准确的数学学习思想。
参考文献:
[1]韩未明.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36):54-54.
[2]王永霞.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研究,2016(11):12-13.
[3]伍显兵.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8):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