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小,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数学学习成绩相对较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并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趣味性教学;应用
引言: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师在应用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点结合的方式进行不断改良。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上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种方法应被广泛地应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1、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让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并且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数学这门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生,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并且数学用语也相对晦涩难懂。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以及思考能相对较弱,这也就形成了他们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对于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以及理解和运用,并没有完全地理解,这时实际操作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1]。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本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一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钟表,同时向其介绍时间的读取方法。然后找两名学生上台亲手调节时间,并读出来。这种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方式,有利于其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2、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游戏,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游戏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并将枯燥单一的数学教学内容变的更加有趣。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数学“6到9的乘法口诀”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比如想让学生了解数字“6”的倍数,就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从第一名学生开始向下报数,遇到“6”的倍数,用拍手的方式代替。如果有学生反应慢或者说错了,就会接受相应的“惩罚”。
这种趣味性的小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情感,还能促使数学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并且数学效果也会很理想[2]。
3、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想象能力是有限的,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数学教师依据学生的特征实现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辨认是什么图形。如篮球和足球是球形、灌装饮料是圆柱形、书本和文具和是长方形等。然后在利用动画视频和图文解说的方式,将这些图形进一步展示出来[2]。这样的展示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隐性,并充分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4、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教学手段,角色扮演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角色扮演与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购物”与“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教学用具,如小食品、文具盒、铅笔等,并在上面标明价格。利用这些开办一个小型的售货商店,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员和顾客。如:“一名顾客想买一只铅笔5角钱,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多少钱?一个文具盒5元钱,买3个文具盒顾客需要给多少钱?”等等。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多少个一元钱能换一个五元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如此,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教师提问讲解的情况下,对人民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培养了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意识,并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3]。
结束语:总而言之,趣味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有非常高的价值。数学教师要充分应用趣味性教学法,同时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芳. 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0):62.
[2]王霞,张静. 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5):76+78.
[3]罗霜.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策略探讨[J].才智,2018,(3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