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吴礼杰 黄翠灵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以往专注学生知识和技巧性训练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逐渐演变成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源于人们对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通过计算机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旨在找到合适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
        社会要想不断向前发展,需要的是不断创新。学生想要在某学科上不断进步,也需要不断创新。中职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专项人才的使命。整个社会和时代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中职学校所培养的技术人才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让学生用创新能力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当学生形成了创新能力和精神就能独立自主的解决各种难题,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一直存在两大弊端。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方法不正确,由于未注重学生在受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以及老师讲、学生听等类型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的不同,以一种统一的教育方法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总是过度依赖课本,难以挣脱课本对自身教学的束缚,部分教师总是喜欢照搬书本内容,缺乏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两方面都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是一味的灌输基本知识,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
(二)教学考评上的问题
    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往往会通过考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但是具体的检测方式不科学,造成了教师对学生能力存在误解。一般来讲,计算机教学注重的是实操,很少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上机作业也就成为了教学考评的手段,由于上机作业存在很大的作弊行为,而教师又无法从作业当中分辨出抄袭行径,进而难以对现象做出回应。同时,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度以成绩作为评分的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是由于这种不科学的评测,造成了学生对学习错误理解。


(三)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于计算机学习来讲,计算机是一门注重实务的学科,计算机内含的知识点往往和生活密不可分,中职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需要结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不是学习一些学生未来用不到的技能,若是没有重视到学生和企业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很容易增加未来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上的负担。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教师在讲解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点时,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为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常常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常常运用情境模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两种,前者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学习空间,后者则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参与性。设置教学情境能够摆脱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通过生活实际案例来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内容,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升学生技能熟练度具有重要意义。后者能充分表达学生的主观感受,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2]。
(二)转变传统的考评方式
     为了计算机考评的科学性,教师不能只对学生的分数进行评测,更多时候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总体性学习,将创新性纳入到考评的范围,有助于将考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创新考评方式,能够突显出其本身的价值,也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的评价。
(三)重置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学得知识在企业当中应用不了,这无疑是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教学方面校方应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定性人才培养,以发挥教学内容的实效性[3]。
结语:总的来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唯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经受的风雨的洗礼和考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求得生存。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大大提升学生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媚娇,.基于陌生化理论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视频剪辑》中级考证课为例[J].亚太教育,2016,0(22)
[2]朱云萍[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8)
[3]赵剑[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