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唐玲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愈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愈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在小学教学时,将核心素养引入进来,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还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主要探究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给其将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提升
        引言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身体素质,还需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此,本文将首先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并就小学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研究。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新课标强调任课教师应当依托系统、科学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以此来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在实践当中熟练运用,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从内涵层面来看,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乃是指学生在研习特定学科知识之后,掌握该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而具备该门学科所要求的关键成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乃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系统学习,掌握足够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此种核心素养表现为学生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有机整合,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机整合。
        2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锻炼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锻炼其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体育锻炼的办法,并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由于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都较差。为了做好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主动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观念,对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首先,教师必须认知到兴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其才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为了做到这点,教师需要全面的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各种手段来帮助不同的学生认知体育,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真正的激发出来,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激发和特长的培养,不但需要重视学生有没有达成体育运动技术方面的目标,还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情感。特别是,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获得更好的发展。
        3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小学体育教学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选择合适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一些锻炼价值较高并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内容,比如安全保健、运动营养等等,让学生能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活动能力。其次,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综合素养,教师需要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需要出发,选择一些个性化较强的内容,确保选择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也需要考虑到终身体育和全民运动体系的构建,选择一些和社会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在激发学生体育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其体育核心素养。


        4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但是如果直接指导学生反复参与体育锻炼,那么容易直接影响他们的锻炼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小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还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这也是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具体表现在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有机结合体育理论知识与核心素养培养基础知识,这样最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和训练“跳双飞”的体育教学活动期间,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仔细地讲解并认真地示范相应体育动作的基本技术要领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指导他们从理论层面理解与掌握“跳双飞”体育技能要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训练效果。考虑到小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水平等各不相同,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体育训练效果,教师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分层教学法、一对一辅导等教学指导方式,确保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应体育动作的技术要领,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授课环节当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科学态度,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中主动投身于体育运动之中,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具体到教学当中,体育教师应当组织班级学生成立体育课外兴趣组,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如拔河、徒步、球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实现身体机能的提高,同时亦使学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养成。此外,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喜好偶像的特点,为学生讲解一些明星坚持体育运动的例子,以此吸引学生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让学生在习得体育技能,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亦能够从中领会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进而爱上体育运动,自觉坚持体育运动。
        6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教学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列队列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在具体项目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挖掘项目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提高其人文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此外,在体育教学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面对这些偶然事件的态度来研究学生的性格,找到其性格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技术教学,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游戏引入进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和竞争,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的展现自己,这样不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品质,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和集体的重要性。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况作为对小学生体育能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全面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体育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将来的成长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69+88.
        [2]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