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卓雄文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做到与时俱进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性情。同时心理健康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小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展开讨论,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发挥教师正确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式
        引言
心理健康实质是一种长期持续的心理状态,通常情况,小学生能够做出正面积极的反应,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身性格特点,很容易受到创伤和影响,导致心理变化出现跳跃或表现得比较极端,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较好的把握教学尺度,让学生欣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避免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芥蒂,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教师运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设置多元化课堂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探索课堂新知识,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点,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对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小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客观评价事物,同时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表达健康的情感。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以正常行为和优良品质进行交流,并且拥有正常的评价观念,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以及坚强意志尤为重要,在遇到挫折时,可以坦然面对,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素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内心想法,将语文教学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素养,运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带领学生以健康心态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需要教师仔细研读语文教材,注重因材施教,通过语文教材内容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主要是通过细致分析字里行间的含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中蕴含的心理知识,从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常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同时受到性格影响,以及生活学习环境不同,心理健康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深层次分析每个学生状态,采取差异化的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以积极、乐观、耐心的心态对待每位学生,如果发现学生存在行为异常或消极心态,及时给予疏导,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和挑战,让学生消除负面的想法,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减少负面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三)注重拓展语文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利用语文课文知识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展课文教学时,寻找恰当时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和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演讲、主题班会等方式,培养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语言表达,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动态,引导学生以正确、健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背后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中感受到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同时运用英雄事迹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让学生积极面对现在的困难,迎接全新挑战,实现心理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心态,同时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运用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关怀中健康成长。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
语文教材的文章和教学内容是在众多素材中精挑细选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内涵和价值,在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时,以语文教材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领悟文章背后的精髓,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涵,并且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对事物具有正确的认知和感悟,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开展《一定要争气》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课文的意思,通过学习主人公童第周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让学生以童第周为榜样,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达到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性格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得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艾岷.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4):37-38.
[2]赵有兴. 基于立德树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式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4):29-30.
[3]孙燕.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 学周刊,2018(28):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