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组成,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帮助作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使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内容,有助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小学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全方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为出发点,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提升语文教学价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感培养;策略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重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情感朗读能力的培养,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一般来说,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主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情感的理解还不到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情感,使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以此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朗读学习中取得更多收获。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困境分析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分割的部分,有效的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帮助作用,有益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发展。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而言,还存在一些困境,未能发挥出朗读教学的作用。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限制了朗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朗读与考点没有直接关联,一些教师便对朗读教学不够上心,导致朗读教学流于形式,显得随意,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很多小学生认为朗读的含义便是大声读完课文,他们对“朗读”的理解不深刻。因小学生理解有误,更不会带着起伏的感情朗读课文,这制约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新课标要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便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探析
(一)发挥模范作用,讲授朗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画在学生心中,且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把自己的模范作用发挥出来,给学生示范怎样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给学生讲授朗读方法,以此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使得能就课文内容带着情感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比如,以《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为例,本文可分为六个小节,每个小节写出了“秋”不一样的声音,且蕴含的意境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行朗读课文,用自己的声音、情感来感染学生,以此推动学生情感的起伏,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的魅力。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语句划分,并给学生讲解断句处应用持有怎样的感情进行阅读。之后,再让学生结合示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此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
(二)构建意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朗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意境,以便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推动学生波澜的情感,促使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在意境的帮助下,能够推动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如,以《繁星》这篇课文为例,本文语言描述十分优美,文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出了极美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并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以此构建新奇梦幻的意境。然后,教师再结合此意境给学生播放《繁星》这篇课文的朗读课件,并让学生小声跟读,让学生尽量与课件中的语调语气靠近。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此意境,让学生跟着背景音乐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全班一起对课文进行朗读。这样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而帮助教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揣摩人物心理特征,分析其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人物叙事描写的文章,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带着学生揣摩课文中的人物心理特征,指导学生分析其性格特点,以便学生掌握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带着情感对课文进行朗读。比如,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本文中主要的人物是“我”和“母亲”,其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十分深刻,教师可带着学生着重分析描写母亲的语句,并突出语言描写的情感,以便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了解课文抒发的真实情感。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本文,以此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
(四)开展朗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朗读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加强学生对“朗读”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朗读重在“读”字,此处的“读”以动词形式存在,自然与实践挂钩。学生需要真正大声读出课文,且带着相符的感情,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朗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自然离不开朗读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课文,在活动中带感情地朗读出来,并当场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促进朗读水平不断提升。或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点评三种方式结合来决定学生胜负,得分高者获胜。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学习中花费精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组成,教师需要对朗读教学引起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在朗读学习中取得实质性的收获,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文本抒发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涵,以此提高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以便学生能够带着感情有效朗读课文,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升,进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芳.情由读中来——谈朗读教学的情感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6,(4):301.?
[2]夏玉琴.探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年05期.
[3]姜琴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