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游戏教学法的功能为出发点,浅谈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地使用游戏教学法,希望能够为其他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法;趣味性;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奠基的阶段,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使用游戏,增添趣味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基本理论知识以单项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呈现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难免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和无趣,在沉闷无趣的氛围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也会偏低。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有理由和义务改善课程教学的氛围,构建趣味性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游戏教学法是实现趣味性课堂构建的有力武器,能够帮助教师活跃课堂的气氛,增添课堂的趣味。
例如,在进行“初步认识图像处理软件”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使用PS来代指图像的处理,那么在信息技术中进行图像处理的软件是什么呢?你们能想到哪几个图像处理的软件呢?”的问题,之后,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来决定回答问题的同学,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不难看出,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教师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气氛,活跃学生的心情,增添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每位初中生都能够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二、使用游戏,提高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重要因素,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初中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也充满了热情,而游戏同样对初中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游戏来促进课堂活动的进行,以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使学生在这样新鲜的教学法当中,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进行word软件的应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使用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word软件的应用方法以及菜单当中各项的应用功能进行讲解,之后教师使用word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以及演示过程制作成为学生竞赛的内容,使学生提高学习word软件应用的注意力,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在整个讲解过程结束之后,教师针对word软件的应用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每答对一个题目就加一分,对于答错的同学将答题机会转给其他学生,不扣分。可见,这样明确的竞赛性的游戏化设计,能够指导学生迅速地对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同时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实现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三、使用游戏,拓展创新
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使得创新能力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方法和步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游戏教学法更多被用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方面,但是有效的游戏教学设计,同样能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具。
例如,在进行“几何画板”这部分的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向学生们阐述几何画板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几何画板的应用功能进行探索,比赛哪个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几何画板描述出其可能的应用,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几何画板的价值,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难看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将游戏进行合理化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跟上时代潮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构建。
参考文献:
[1]韩正伟.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6.
[2]肖明文.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3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