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是有限的,是缺乏系统学习的,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的。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步伐,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让学生成为科学的传播者,锻炼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和实践,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环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方法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学习的意义,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认真对待,不再忽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教师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观察,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学会以正常的心态来学习科学,理解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科学,为学生打开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多扇大门,让学生的眼界有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丰富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索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在生活中探索科学——加快学生对科学的观察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就要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在学习“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在食品包装上获取有限的信息,让学生在分析食品包装的信息时,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的食品包装:饼干、酸奶、豆腐乳、奶粉……让学生观察这些食物的食品包装,说一说能够从中找出哪些信息。学生观察饼干、酸奶等食品的包装后,了解了它们的食品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厂家、保质期等。笔者重点组织学生学习了食品的保质期,让学生了解食品的生产日期,计算食品的保质期限。学生利用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一方法,得出了食品的保质期限,学会了在购买之前先观察食品是否在保质期限内。这样,笔者通过在生活中探索科学,加快了学生对科学的观察。
二、在情境中探索科学——加快学生对科学的分析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分析。
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知道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的这一事实,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动物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找出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后,发现了动植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接着,笔者提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学生熟悉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尝试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在分析水田里的食物网时,熟悉了不同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这样,笔者通过在情境中探索科学,加快了学生对科学的分析。
三、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加快学生对实践的体验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就要推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索,让学生对实践中的科学现象进行体验。在学习“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科学设计保温杯,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为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设计保温杯。学生先是在合作中讨论了热传递的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保温杯的形象和制作步骤,与组内成员一起,完成了保温杯制作的探索,理解了热传递原理的应用。这样,笔者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加快了学生对实践的体验。
总之,本文通过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在情境中探索科学、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加快了学生对科学的观察,加快了学生对科学的分析,加快了学生对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科学存在的意义,懂得了遇到事情要从科学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盲目相信其他人,要做一个讲科学的人。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现象,对科学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认为科学距离自己很遥远,而是尝试用科学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科学,能够对科学现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刻的了解,发现科学现象背后蕴含的原理,加强自己对科学的认识,找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能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开发自己的科学头脑,知道怎样得出科学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小学科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熟悉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清楚了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顺利展开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可以说,教师与学生都在科学课堂中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童文炳.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89.
[2]李金兰.生本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7(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