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魏立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要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形成基本道德素养与素质,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通过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同时,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课堂听讲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本文主要从以上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组织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使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科目,学好这门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基。但是一些教师依旧秉持着原有的教学观念,并未对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研读,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那么,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候,应怎样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呢?下面,笔者就与各位同仁以期探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本论文能够对一线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一、更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观念,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所提出的新诉求,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革新,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教学效果的升级。首先教师应对新课改进行深入研读,通过学习找到本学科教学中的新突破点,从而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新型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注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与成长。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吸收;针对一些常识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针对一些重难点或易混淆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思考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进步。


         二、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为构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预习,在预习中独立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预习的作用不仅是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在独立学习中对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收获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通过预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薄弱点,在课堂中就会更加认真的听这部分知识,只有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到心里有数,才能使学生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听讲。因此,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是教师顺利开展课堂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教授《中学序曲》这一课的知识时,笔者在上课前就为学生分发了提前编写好的预习导案,并未学生预留完成预习导案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根据导案来进行知识预习的方法。在预习导案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中学是新的起点”这句话的?中学时代对我们具有什么意义?中学生活会我们带来哪些成长的礼物?预习导学案是笔者根据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学法指导和能力提升三方面来进行编写的,能够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正确方向,从而保证学生提高预习效率。
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标倡导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过程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学习伴成长》这一课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讨论和交流,首先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这个知识时代,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呢?学习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益处呢?”随后,笔者为学生规定十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指导学生针对问题交流观点,最后选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觉、主动、积极的良好学习观念。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通过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来对摒弃老旧教学模式中的糟粕,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这样才能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5).        
[2]王炳儒.基于体验活动的课堂教学――浅析情感体验活动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