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小学生道德观念、法治观念的初步确立方面产生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教好道德与法治与带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任。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却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偏差。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其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生活常识,更要求了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中初步确立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在2016年,教育部将思想品德课程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此诞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提升课堂质量三方面入手,并以此作为开展高效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单向的灌输知识。从短期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作用,但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掩盖过它的优势,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执教《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从互联网中下载记录了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在课堂中,学生在观看这些教学素材时,便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对我国古代科技成果产生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进而更好的掌握课本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合理的利用了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新鲜感与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通过兴趣迁移的方式,将学生的新鲜感与好奇心转化为对知识及其学习过程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会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
因此,教师想要让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的这一学科特性,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开展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与课堂紧密的联系起来,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早上起床之后,在洗漱的过程中是否及时的关闭了水龙头;吃饭的是否剩饭;是否在不用台灯时及时的关掉开关等,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充分的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思考身边的浪费现象。此后,教师向学生传递水、电、粮食等资源的来之不易,进而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回忆生活,并将生活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课堂中重新认识生活。
三、做好课前准备,提升课堂质量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课堂的质量,才能促使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同时,教师是否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是评价课堂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备课质量,促动课堂质量的提升,进而带动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备好教材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方式,精准的定位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材渗透出的精神内核,并合理的利用教辅书籍、互联网等工具,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进而更好的传递教材中的精神内核;同时,教师也需要备好学生,在备课时,把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情况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让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的消化教师传递出的信息,也要顾及到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助力其“差转优”;另外,教师也需要备好教学流程,在备课过程中回顾以往的教学设计,找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对现阶段的教学设计加以完善,让课堂当中的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更加高效的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学习;其次,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反馈到现实生活中;最后,要通过拔高备课质量的方式去提升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涂莎莎.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J].学周刊,2017(32):112-113.
[2]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