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思政教育大纲,就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从课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及写作练习四个方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语文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思政教育
2020年教育部新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应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及语言文字的训练,还应在此基础上,兼顾道德情感和思想品质教育,注重情感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基础比较薄弱,更多的学生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性格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大都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他们会在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实习、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还会比同龄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教育也是中职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以文载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以“文”为主,人文性较强。“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作品都是专家学者从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的精挑细选,范围广泛,也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语文的学科特点又决定了语文课堂中的思政教育教育不能像思政教育课一样讲理论讲道理,而应找准教材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1.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现代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再加以解说,让学生能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更好的理解作者对祖国深厚的眷恋。同时,还可以在课内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祖国的热爱进行分享,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又将中国精神教育渗透其中,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目的。再以《离太阳最近的树》为例,领会红柳的悲剧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布置学生找出人类挖红柳的句子,感悟到红柳的悲情,再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体会红柳被愚昧无知的人类砍伐挖掘的痛苦和悲凉,最后自然设问: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如何看待文中司务长的所作所为。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将自己设身处地于文本中,再加以图像及音乐的辅助,顺势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就有了提高,社会责任感也自然更强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世间更多的美丽。
2.深挖文本,引发思考
语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文本,离开文本的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本”,亲近文本,深挖文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以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为例,课文最后一段是:“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课堂教学中可先补充“唐代庞居室”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帮助学生理解庞居士的意思:好雪片片,飘落眼前,任由你尽情领略这一派美丽的风光。然后再联系前文,引导学生领会并思考更深的含义:生活处处都是美,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人的心灵便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
3.反复诵读,陶冶情操
诵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对文本内容的再现和再创造,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促使学生领会文本含义、情感,培养语感。
(二)寓教于乐,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语文综合实践的课内外活动,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辩论或组织演讲,让学生谈见闻、说感受,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还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比如:在学习《雷雨》后,就可以电影片段,使学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同时,还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的体会,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征文活动、成语大会、汉字听写等多形式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仰拾俯取,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它极大的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中职学生来说,阅读目也不明确,阅读品位较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中职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布置读书摘抄及读书笔记,开展相应的读书分享活动。
(四)润物无声,在写作练习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写作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条据、通知、申请、计划、总结等,它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
此外,写作练习贴近学生实际,能帮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写作需要源自生活的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布置不同主题的话题,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捕捉细节,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用心品味生活的美。布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进行批改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还有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深知清楚思政教育在中职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思政教育渗透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接受优秀的文化熏陶,提升人文素养,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我们的教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