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9月,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将新闻内容编写为一个独立单元,并增添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学习活动,形成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大项目,内容上各有倚重,技能上层层拔高。本文试图将项目式学习模式与初中新闻文体单元教学相结合,通过新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一线教师在新闻单元教学过程中提供新观念,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使新闻教学评价多元化。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新闻单元;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特定的学习内容组织学习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维,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记忆性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和自主学习在短时间内达到预设的水平,但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在具体的实际环境中逐渐养成,需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项目式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弥补了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短板,倒逼语文教学从侧重知识教育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素养教育转变,将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标。
一、项目式学习对初中新闻单元教学的启示
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阶段语文课程改革中的焦点,项目式学习模式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项目,问题意识导向推动语文教学过程的课程。
1.真情实景露心境
教学情境应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本身所描绘的内容在读者思维意识中形成的虚拟场景;二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文字内容所设定的教学场景。前者基于文字表述的虚拟场景生成与学生对于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息息相关,初中新闻文本教学内容多采用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具有内容上理解难度低、格式上模仿性高、历史信息含量大的特点,学生自学门槛低。因此,依据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理念,从文本解读和情境再现两个维度营造镜像式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拟态环境中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多情景交融促生真实感受。
2.项目驱动提兴趣
传统单向口头讲授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如同固定的知识容器,一味在原地等待知识出现,在被动灌输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项目的设定依据教学内容、环境资源和学生的兴趣指向。现代学生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性[[[] 王本陆.面向21世纪的学生观[J].课程.教材.教法,1998(10):9-13.]]。因此,学习项目的设立更多的应当立足于学生本位,具有浓厚的兴趣性。新闻特写中的人物特写着重刻画形象特点,消息描述性语言生动再现历史场景,新闻采访模拟真实语言环境,此类学习项目颠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兴趣。
3.合作学习显精神
学习项目单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同一学习项目的生成性内容需要多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基于此,可采取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安排等多种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化整为零。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斗志的同时,也可使学生为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相互启发是整体协作精神的重要体现和评价维度。新闻场景的再现、新闻采访等学习项目包含多任务、多场景、多人物、多情节,因此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4.成果展示现能力
新闻本身是一种实用文体,与一般的小说、诗歌、戏剧等文本的本质不同在于它的真实性,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是采访写作的严谨性和过程性。另一区别在于不同新闻体裁具有格式上的差异性,消息特有的电头和倒金字塔结构,评论突出的观点表达,通讯生动的细节描述是需要学生在学习新闻单元时需要把握的重点。
项目式学习的总结性成果展示具有可视性和可评价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 茆婷婷.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绘本故事创作”项目式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0(04):30+34.
作者简介:丁文祥(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二、初中新闻单元教学的现状
1.新教材与老教法相斥
2017年新版语文教材中将新闻文体作为独立单元进行整合,同时设置三个“任务·活动”模块,模块一以消息、通讯、评论、特写等文本展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习惯,把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格式;模块二设计新闻采访写作环节,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自主完成新闻实践活动;模块三属于拓展任务,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新闻文体写作的以外,强调学生对新媒体内容的制作,包括电子或纸质报纸、新闻网页的编排等。新教材的编写重心逐渐由知识掌握转化为问题解决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观点深入人心,课堂上只讲授常考内容,对于灰色地域往往选择忽视成为常态,导致学生对于新闻文本的碎片化理解。此外,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涉及到专业的新闻理论和传播现象,对教师新闻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选择避难就易,将新闻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一概而论。
2.实践环节评价形式化
一篇新闻稿件的完成大致需要经过六个流程:发现新闻线索、验证新闻信息、采访收集资料、撰写新闻稿、新闻稿编辑与排版、新闻审核。新闻稿的写作凝结着作者对新闻选题的考量,对新闻体裁的掌握,对新闻结构的运用等智慧要素,将新闻文体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混为一谈是新闻教学的误区。文字稿件单单从言从字顺、语言优美等维度评价一篇新闻稿件的优劣实属片面,新闻采访活动只注重环节过程的演绎而忽略验证新闻线索真伪实属管中窥豹。因此,在新闻实践环节中,应多方面评价生成性内容,避免形式化。
三、项目式学习模式在新闻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项目学习方案
项目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初始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创设具体真实的项目和情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师生合作确立项目学习方案。基于新闻教学的文本,我和观众见证吕伟跳水夺魁的精彩瞬间,预设“运动会精彩一瞬间”的项目学习方案。前期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小组分工拟定采访主题,确定采访对象,设定采访问题,拟定采访提纲,同时做好资料准备和事物准备。
2.分阶段完成写作练习
运动会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趣味性的话题,同时具有无可比拟的教学意义。赛事现场信息量大,比赛瞬间精彩频现,适合多种新闻体裁的写作。①写作训练一:消息写作。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如《××百米夺冠破纪录》),熟练运用倒金字塔结构撰写消息,具备电头、导语、背景等格式要素,重点突出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等5W新闻要素。②写作训练二:新闻通讯或特写写作。特写注重截取运动会最具价值、最具特征的片段进行放大,就某一人物的某一细节特征进行形象化描写,突出现场感;通讯写作在于情节的完整,展现运动会现场的热烈景象或体现运动员的品质与精神风貌。③写作训练三:评论写作。评论与消息内容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作者观点的表达,这一观点的阐述不能是泛泛而谈。关键有三:一是抓住问题现象的本质;二是以小见大,选取小角度写出大世界;三是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和普通事。
3.新媒体技术加持展示
一份报纸的版面和新闻网页的编排应当包含消息、评论、通讯等新闻体裁,在前一阶段新闻写作的基础上,对新闻稿件进行编排。新媒体技术加持,微博、微信个人公众号、新闻小程序等自媒体蓬勃发展,语文教育应与时进步,号召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分工合作,多平台展示劳动成果。教学评价焦点意味学习过程,通过举办班级采访照片摄影展、小组展示新闻采访纪录片等活动对学生学习本身这一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当代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新闻单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现实问题的思考者、解决者、反思者、进步者,摒弃唯知识论的单一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