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柳杨军
[导读] 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复杂

         摘要:随着新科改的深化,语文阅读在课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注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复杂,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比较常见的有:
         1、学习:表现为入学不适应,态度消极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与同学关系不和谐,喜欢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学习规则。
         2、情感:性格比较羞怯,不喜欢表达,不敢提问题,主动性不高;容易出现考试焦虑,不够自信,依赖家长的情况;自控能力差,容易发怒,嫉妒心较强。
         3、行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喜欢撒谎和攻击他人,欺负弱小的同学,拒绝与他人交往,缺乏共情能力。
         4、品质:对自我评价不高,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有自卑倾向,且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经历不了打击,不容许委屈和失败。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阅读教育的积极意义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多元化的阅读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心理发展重要阵地;愉悦健康的身心可以促进良好语文素养形成。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建设的希望,面对当前小学学生出现如此多的心理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以及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和心理上的双重指导与教育,使他们感悟生活、积极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以及热爱劳动的品格,使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融合的教学策略
         1、以健康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选择合理科学的阅读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校一定要秉承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建设和完善阅读教学设施,为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阅读课程的安排规划也要合理,完善阅读教学管理系统。阅读教学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健康教学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选择科学的阅读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得到充足阅读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心态变化,引导其主动参加到阅读活动中享受阅读,分享阅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精神。


         2、增加教学阅读创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阅读氛围
         小学学生年纪小,兴趣持久性差,我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吸引他们的兴趣是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前提。阅读教学应该紧跟时代趋势,及时更新阅读设计,加入丰富有趣的创意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学校在阅读教学中一般采取的都是重复阅读内容,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结合学生兴趣和阅读题材特点的基础上,以轻松愉快的创意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营造轻松愉快开放的课堂阅读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儿童天性烂漫,是最适宜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在和谐、愉悦、高效的阅读教学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心理状态自然是健康向上的。
         3、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具备学生为阅读课堂主体的意识,从多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阅读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并多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利用小学生喜欢表演模仿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创造多样化适合学生自身需求的阅读方式,例如阅读话本表演、阅读绘画、阅读微写作,阅读话评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带给自我的快乐体验,形成愉悦心理情感,将“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的自我内在需求,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展良好阅读交际能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机融合,促使小学阅读教学实现质的发展与飞跃。
         4、组织阅读课堂实践,消除心理负担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一些集体阅读比赛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消除陌生和隔阂,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比如“大手拉小手阅读”活动、阅读情景剧表演、评书讲解,趣味阅读等活动,在寓教于乐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精神,使其对集体荣誉感有初步的体会,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消除同学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5、建立科学阅读评价机制,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待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塑造,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来不断对学生教育进行修正,培养学生乐于且敢于接受批评挫折的心理素质,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发展自己的阅读喜好,为自己设立阅读目标。在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反思和总结。在学生能自我评价之余,还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塑造,良好的自信对学生成长有着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机会,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以促进其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晶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学园.2015(05)
[2]刘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