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写作中要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对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进行表述,是锻炼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作文教学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应一味地对小学生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而是要鼓励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引导小学生更多的去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而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写作及创作能力,提升小学生综合语言的应用能力,为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受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导致其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全面分析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积极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缺乏写作兴趣,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所在。然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单调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方法,导致作文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直接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其次是写作内容太过空泛。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和情感阅历都有所欠缺,对事物的认知也比较片面化,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限,多是单纯的词汇堆砌,或是对写作模式的生搬硬套,无法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导致了学生写作内容太过空泛,甚至脱离实际生活,无法打动读者。
2解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的对应策略
2.1善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写作素材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框架,在作文中引入积累的素材,能够使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流畅,提高作文的真实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时,可以将学生比作电脑的处理器,阅读教学是数据的输入,作文训练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恰当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这对开展作文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将从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应用到写作中,不仅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篇课文时,文章讲述了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畏艰难险阻,不放弃挖掘,终于在38个小时之后,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还救出了儿子的几名同学。这篇课文赞扬的是父爱的伟大,通过阅读文章,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章传达的父爱,尽管困难重重,只要心中有希望和爱,就能成功。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父亲,并学会文章中的描写技巧和写作手法。
2.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写作的乐趣真正爱上写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内容:1.作文写作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情感经历都比较匮乏,因此自身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以致感觉没东西可写。为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为学生增加生活经验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的点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有效解决学生“下笔难”的问题。例如,在以“责任、美德”为主体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或者为当地的福利院进行募捐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并通过亲身体验,捕捉生活中具有写作价值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促进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2.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甚完全,比起说教和训斥,他们更喜欢鼓励和赞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认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用表扬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勇气和决心,去挑战作文教学中的一次次难关,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
2.3丰富文笔,强调生活感悟
小学生写作的内容匮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阅历不多,再加上缺少课外阅读的素材积累,在写作时,对于作文题的选题没有深刻的感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平凡,甚至离题。所以,教师在作文课上,一定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另外,也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是目前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升自我作文写作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通过阅读别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阅读大量优秀的课外阅读,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小学生的文笔会有很大的提升,笔下所描述的人、事、物都会带有情感。例如春花的灿烂,小学生经过了长时间的阅读积累之后,在描述春花以及春季上就能够用上“春光灿烂”、“万紫千红”等能够表达自己对春季喜爱以及春季色彩的词汇,同时还能够联想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园丁的不易等等场景。在写作上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容,写作语言也不再匮乏,文章的内容就能够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小学生作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写作、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打好基础后,后期的作文写作以及文字表达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作文是开放性,仅依靠教师讲解、引导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学生亲自实践,学生才能够真实提高自我。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要能够结合课外读物的趣味性、知识性去帮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感悟,让他们能够领悟到课外阅读对他们写作的帮助。对于小学生,教师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慧敏.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2]陈红梅.“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2).
[3]周学君.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