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大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延伸性的课外阅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良好心态,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推动我们教学活动的进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文章提出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小,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对万物都抱有极其丰富的幻想,思维敏捷且具有发散性,正因如此,小学教学中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比较保守的语文课堂上,教学内容和模式都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营造出特殊的氛围。与此同时,丰富的阅读能够带动每个学生,让课堂变得高昂,孩子们能在阅读中表现自己,从而增加自信心,如此一来就能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通过不断思考、总结、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以及他们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历程和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弱,不能对阅读的中心思想进行很好地把控。因此,在每个学生每个阶段发展水平不同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差异性,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則,一步步地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尊重主体的原则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及心理发展情况出发,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动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心理往往对阅读教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配作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首先要明确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然后通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多种阅读心理,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灵活地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动机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保持着疑问来进行阅读,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阅读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由于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师生间的关系不太和谐,从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之所以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远离以及畏惧的心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正面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也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心理状况,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充分挖掘阅读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里包含有多种语文体裁,如诗歌、散文、记叙文、寓言故事等,在这些体裁里的阅读内容里往往都包含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树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教材里的心理健康内容,从而达到为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营造的意境、典故的引用以及诗歌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学会理解并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能够陶冶学生的诗意情操。因此,在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训练,让诗歌的韵律美感染学生情操的同时,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中
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作为他们阅读学习的动力,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社会媒体中出现的一些正面或负面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新闻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积极与消极心态的作用和影响,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供依据。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进行压力的正确排解和有效释放。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选择阅读的书籍,将里面有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书籍推荐给学生,例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通过让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要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层面。而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塑造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让小学生从小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36.
[2]魏铜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87.
[3]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1.
作者简介:李建红(1978.2—)女,汉,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彪角镇中心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