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王龙周
[导读] 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只是提高学生的成绩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只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更多的是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读懂他人,理解他人,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一些弊端,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多了许多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更加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培养进行了分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素养;渗透策略
         语文文学素养是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知识学习之后才能形成的,学生在系统的内容知识学习之后,逐渐形成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语文技能和情感等等。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的基础知识上,因此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注重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教师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坚持认真听课是十分重要的。但有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神开小差,导致课堂的听课效率较低,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学生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时倾听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所讲的内容才能跟上老师的讲解节奏,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听清楚教师授课的内容并不只是注重听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在脑海处反映出相应的字词。总而言之,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倾听需要掌握好各种语速的结构,听明白主谓宾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准确的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才能实现与教师的良好互动。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用更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语文知识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能更快的掌握到课堂上的教学要点,并对自己的困惑点提出疑问,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文学素养。
         (二)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实现文学积淀
         文学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着文化底蕴的高低,当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较高,别人也能感知到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文学气息。因此,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从小就要开始进行的,通过小学语文系统的文学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小学阶段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始终围绕着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开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文学阅读活动和背诵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淀,在长期的坚持后,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逐渐的进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们应该做到的就是跳出教科书的限制,尽可能的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优秀文学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实现语文文学素养的持续积淀。
         (三)提高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文学素养的培养并不仅仅只是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的,除了基础的语言积累和语感把握,还有审美情趣,文学写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关注于当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考虑,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阶段的文学素质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保障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常常围绕着课本进行,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难以满足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需求。为了进一步渗透文学素养,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课本上的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还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文章,教师需要在课本的教学基础上,为学生拓展背景知识,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知识拓展素材,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对于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教师应该按照教材进行适应的调整。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库,增加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提前寻找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将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除此之外,可以根据相应的课题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活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避免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死板教学的模式,真正从文本内容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会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大部分的小学生认知水平能力不足,生活经验有限,在课堂上没办法全面的理解作者在文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并且小学生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总是选择性的进行听讲,所以很难对一些知识学得牢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课本进行全面的认知,增强课堂的体验感。教师可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创设方式,猜谜语、讲故事等等都是有效的情景创设形式,教师在选择创设情景方式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例如教师在讲解《太阳》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围绕太阳这个对象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猜测。根据太阳的特点可以这样来设计谜语:能看见却摸不到,不能吃却比吃的更重要,看着小实际大,没有他就没有世界。在课程导入的环节中抛出这个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围绕着太阳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帮助学生在认知体系中构建对太阳的认识。通过这样有趣的情景创设,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上来与老师进行互动。
         (三)完善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采取测试成绩来对学生的近期表现进行评定,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其实是不合理的。教师应该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设定相应的情感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课文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构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尽可能的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文学素养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跳出传统课堂的限制,尽可能的回归教材文本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颜其友.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 2019.
[2]杨云.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6):P.148-148.
[3]温月娥.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8):250-250.

作者简介:姓名及出生年月:王龙周(1963.1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日照,职称:一级教师,单位:莒县招贤镇大河东小学,单位所在地省市邮编:山东省日照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