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是教师缺乏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从教学思维的角度看,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一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一、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
情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在思维和认知中产生的。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参与、交流和互动,避免教师唱独角戏,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开展思维活动和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和积极组织,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师积极热情的态度决定着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因此师生良好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出错或以自我为中心或者经常找借口批评学生,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抵制学习数学的情绪,一旦这种思想形成就会很难改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从可谈。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紧密联系,要关爱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以鼓励和安慰取代批评和谩骂,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学会与学生做生活上的朋友,创建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敢于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缺点;二是适时引导,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根本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主动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增加教学游戏活动,提出一些新奇的解决措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加强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思考问题不深,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和思考数学问题的水平较低,因此,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从多方面思考。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适度适时的培养学生,逐级推进,让学生能够逐渐地提高思维能力。
(二)重视数学思维品质教学
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低,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学生经常满足于对试题答案的求解,只要一种方法能算出答案就不去再思考,而对试题所体现出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也不去再思考,对问题理解不深刻,解题思维仅仅停留在表面性和绝对化,不深入了解本质规律,对公式生搬硬套。因此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中要由浅到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从中认识客观规律,加深对公式和概念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模式,使学生们养成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三是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独立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路径。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克服定势思维的形成,改变单一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是培养思维的批评性。在改变数学传统的教学观念方面,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具有批判与怀疑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并不断地总结学习经验和归纳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通过这种思想去理解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操作。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分析、发现,并在教学中对概念和定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一步深化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过程。在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过程中要对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加工,在探索分析中找到数学问题与数学定理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学思想方法达到拓展思维空间,优化解题方法和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学生要在解题中不断分析、总结和再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努力提高教师数学思想方法素养,把发现和创造的思维与方法教给学生。
(四)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按照教材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大纲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将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情境的主要内容,增加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教学案例的原型,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时,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和野外观察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情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对于几何问题可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像展示出来,从而减少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总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方式,使他们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结论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体现。初中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对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