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绘本促幼儿情绪能力发展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楼俊君
[导读] 幼儿情绪能力对幼儿在社会中的发展及身心健康状态的形成甚至幼儿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
         摘要:幼儿情绪能力对幼儿在社会中的发展及身心健康状态的形成甚至幼儿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心所在。幼儿情绪能力定义为幼儿能够认知、理解自己及他人情绪,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合理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能力。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幼儿发展起启蒙作用,也是对幼儿开展情绪教育、促进幼儿情绪发展的主要场所。本文基于教师如何通过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情绪主题绘本   幼儿情绪能力  
          根据研究表明,情绪能力较为敏感的幼儿在与同伴来往的过程里,能够展现出更多的亲近社会的行为,相比较会有更多的伙伴。由此可以发现,情绪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和认知,同时也对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均衡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其中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只占一小部分,更多可能的获得取决于后天的学习。
幼儿开始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的形式通常是绘本,其能够通过一种直观、趣味的方式让幼儿获得视觉体验,进而得到心智上的愉悦和满足。呈现幼儿对某种情绪状态的主题绘本,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情绪变化状态,引领幼儿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进一步调节自身情绪,增长情绪见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调节情绪的能力。
一、情绪主题绘本内容的选择
         娜莉雅·史贝蔓,是一位美国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他创造了《我的感觉》系列绘本。本文选取这个读物作为儿童情绪教育开展活动的主要参考工具。这一套书籍是关于情绪教育的图书,是具有专业性与统一性的图书,这里包括了在孩子身上常见的7类情绪,即:生气、难过、思念、害怕、嫉妒、自信和同理心。书中使用的丰富多彩的暖色调。简单却又能够慰藉人心的字符,借助小动物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向幼儿描述了每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情绪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和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
(一)引起动机
         绘本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绘本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故事信息的来源。”作为整体而对绘本进行设计,其中包括的封面、扉页、环衬等等都是构成完整故事的重要组成,不可或缺。作者把绘本的封面设计的很有意思,充满了丰富的表现力,也可以作为中心故事,更好的将故事情节传达给幼儿朋友,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充分使用绘本的特点,可以让小孩子在感知的初期感受到自身的情绪,从而丰富孩子的感知能力,进而发挥他们的动机作用。
(二)引导幼儿读图
         视觉思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阶段,要经过对认知对象做具有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挑选、集中以及概念抽象化等等一系列环节来完善。

所以幼儿在阅读情绪主题绘本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理解图画中的情绪要素,这个办法同样是帮助幼儿去感受以及体验情绪要素,总结和归纳情绪知识,从而去完善情绪知识转移和强化自身情绪的关键一个环节。
(三)图文结合阅读
         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也必然反映出图文结合这一特性。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会对同样的一幅画而呈现出不同的见解,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便因此希望幼儿教师能够在指导和引领幼儿独立观察和了解图片之后,根据图文结合进一步对幼儿进行深入教导,以至于使得幼儿恰当学习到绘本中的每个情节过程,使幼儿对每个情绪事件的发展有更精确掌握。
(四)互动讨论的要点
一般情况下,从三个不同层面将互动讨论整体内容所归类如下:
1.紧扣故事内容的讨论
         本层面的讨论能够让幼儿通过故事主人公的遭遇从而建立非常清晰、深刻的认知,掌握处事的解决办法,即整个过程中的“涉入”环节。这也是在整个互动讨论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举个例子,涉及的问题比如:绘本的主人公是谁?这个故事讲的主要是关于什么?主人公的情绪如何?当生气、害怕或难过的时候主人公会怎么做?主人公心态的改变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整个所表达的情绪氛围会让幼儿懵懂的内心深处得到启迪。
2.唤起幼儿己有经验的讨论
         幼儿已逐渐有懵懂浅显的认知与记忆,相似的经历记忆若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影射,就能够引导幼儿将自己投射到故事中,从而体验绘本故事,带动幼儿情绪,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就对应历程中的认同、投射阶段。那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便是:若你是故事主人公,你将会怎样处理一些正、负面的情绪?循序渐进的这些都更容易使幼儿接受并再一次加深记忆。
3.指导幼儿实际操作的讨论
         指导幼儿实际操作也就是让幼儿将绘本中所学到的为人处事方式、情绪以及对应能力与自身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逐渐产生深刻的认知,改变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它也是阅读治疗的领悟、应用阶段。讨论的问题是:用怎样的方式解决怎样的问题?为什么?若在生活中你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该怎么办?多问为什么才能够使幼儿养成思考的习惯。
在绘本教学的实践开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幼儿对文字与图画的感知与理解大多还处于懵懂阶段。当通过适当引导或采取必要策略,他们对绘本图画的能力便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幼儿理解绘本里丰富的图画及有趣简单的文字,同时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并感知、体验他们自身的情感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小玲,《绘本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以深圳南山后海小学为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黄若涛,《儿童的绘本书阅读行为研究》,中国图书评论。
【3】康井泉、刘民《中学生情绪智力的教育途径探索》,北京教育。
【4】黎安林,《儿童情绪能力研究现状及启示》,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5】李臻,《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初探》,学前教育研究。
【6】王玉,《图画书阅读对图像语言的诊释厂》,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7】徐琴美,何洁,《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8】杨理淑,《绘本运用与单元设计教学之行动研究》,国立屏东教育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台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