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张文颖
[导读] 本文主要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三部分进行论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三部分进行论述,希望能给各中学与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解决方法,从而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发展的根基,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主科之一,对于学生日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传统文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开始实施,同时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一、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1.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诗歌、古文
         对于初中语文,诗歌和古文的理解是教学内容的一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诗歌古文时,注重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抱负,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自主进行古诗文的理解。
         2.能够帮助学生注重书写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极注重书法的训练,在进行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监督、鼓励学生进行书法训练,帮助学生规范写字,对于以后语文成绩的提升乃至日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能够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中国传统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不但蕴含着不同民俗文化,还包括历史发展,精神美德等内容,对于学生建立自身知识体系有着巩固基础的作用。
         4.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可以通过列举故事或奇闻异事的方式适当增添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5.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在讲解古诗文的同时注重作者内心世界变化的说明,可以引导学生感同身受体验作者生活变化,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6.提升学生整体气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更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整体气质。
         二、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应试能力
         现在的初中教学注重应试能力已经成为大众心中的固定教学内容,然而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减弱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个缺点更是愈加明显,语文作为我们本身的母语,基本字词基本不用过多讲解,语文教学注重的是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如今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其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注重锻炼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不利于学生以后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过于注重基础内容的讲解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但是如今初中语文教学却过于注重词句的解释与运用,并不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且如今语文教学不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拓展,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整体素质的提升,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将会大大限制学生发展空间,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的措施
         1.加强文章教学深度
         古诗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其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解与运用,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作品感情,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应进行深度讲解,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进行民俗民风文作讲解时,更是应该及时进行延伸拓展,对比不同地区的民风习惯或相同地区的不同民俗,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增长学生的见识。
         2.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固定,教学氛围过于无趣缺少趣味感。教师可以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或是进行微课教学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三分钟进行诗歌朗诵或语文常识分享等等,增强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自觉的通过身边资料了解,解读中华传统文化。
         3.引导学生朗诵诗词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代表,其对初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诗词注重朗诵技巧,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诵,通过诗词朗诵提高学生自身文化修养,培养自身气质形成。引导学生进行古典名著阅读,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自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知识库,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4.开展课堂实践与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读书讨论课堂,让学生自己讲述所看文章内容,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教师适时开展习作练习,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书法大赛,传统知识竞答赛,诗词朗诵大赛等等,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休闲时间观看弘扬传统文化类的节目,让学生在平时休闲娱乐中也能自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已经是新时代教学的一大趋势。各中学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选取符合自身条件的教学模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适时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从而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未来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华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44-46.
         [2]李忠山.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72-173.
         [3]王艳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下),2019(05):88-89.
         [4]李培.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