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教师“导”职能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陈大伟
[导读] 正确树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

         〖摘要〗正确树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导” “学 ” 小组合作   学习技能  课堂还给学生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所以我们要正确树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维目标得到深入,使学生掌握更扎实的学习技能。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心智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需要老师教,关键是处理好教,导的分寸,自主的尺度,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协同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以“导”引“学”,以“导”助“学”,以“导”督“学”,以“学”促“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始终要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为“学”服务,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 ,这更加突出教师“导”的深远意义。
         一、课前预习“导”的重要性
         以前的每节课,教师都觉得让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内容就没新鲜感、吸引力了,弱化了学生的预习,更谈不上预习指导,学生面对上课时的很多问题都是突发性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一切都按照教师的设计模式进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所以我们要布置前置作业,做好预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理解的过程,充分挖掘他们的发散思维,产生问题的提出,解决的过程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提出的问题,在课上做更有针对性指导与讲解,成为学生寻求问题突破的关键。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导”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这辆宝马车给了你,你要先学车后开车,不能无证驾驶,无证驾驶一定出大乱子,很多学校班级有小组无合作,有形无实。有的缺乏正确指导,偏离主题、争抢、散乱,分工不明确,同学间缺少不同观点的交互探讨,缺少对群体意见的归纳与提炼。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设计合理,组员分工要明确,不能盲目跟从,大胆总结归纳,提出质疑,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学习,欣赏他人。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充当了一个顾问和指导者的角色。
         三、实践动手操作,构建数学模型“导”是疏通工具
         在讲方程(组)的应用时,“用未知数表示代数式”这一环节要讲清列方程(组)的关键——找等量关系,要帮助学生掌握用设元法解题,这是构造方程模型的关键,学生通过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内在联系,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应用解题。这能使学生在思维受阻时,迅速地找到突破口,打开解题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时设与要求的未知量相关的另一些量为未知数,间接设元可以很简单就列出方程组。判断题目的繁简程度,选取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中的“导”是提升学生自信心的突破口
    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展示时不仅是本组的代表,更应该是自己扮演好一个教师的角色,展示的过程同时也变成了能力的培养过程。但展示时应注重从展示问题、展示创新、展示探究过程、展示训练结果出发,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作用,分工合作展示,要考虑到让“观众”都能理解,所以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脱稿;书面展示还要表达的规范性和注重技巧性,书写量多的概括要点。多用书面展示,书面展示人尽量多。迅速到“聚焦处”,积极、有序,这样才会使展示更具有价值。非展示的同学要学会倾听,整理答案,准备点评、补充点评、质疑。点评要规范:讲出来不是背出来,注意自己的“教态”,注意点评过渡语言。点评要讲究方法:先点评书写、规范,再点评对错,应该怎么做,最后总结规律方法。点评要讲究效率:在短时间内点评完毕,言简意赅;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应大方的让出,不要浪费时间等﹝2﹞。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充分体现了小组团体的智慧,即使展示有一定的知识或理论上的偏差,教师也应给与掌声鼓励,知识或理论上的偏差相反却提醒了教师要做好补充指导。展示给了学生自信与尊重,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长期的训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意义很大。
         五、学生正确看待“评价激励机制”,需要教师的“导”,建立思想长效激励机制
         随着年龄的渐增,很多学生往往对评价结果,奖励方式看的很淡化,思想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的不仅仅知识,而是适应能力的一种培养,人格魅力的一种塑造。正确的评价,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兴趣的动力源,所以我们要使评价激励措施提到更高的精神层次,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班主任的任务,我们数学教师也责无旁贷。
         “导”的真正意义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都有一根主线,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体验数学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发展和收获,这“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
         〔2〕《让课堂充满活力》 昌乐二中  张祥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