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参与式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学习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参与式学习教学策略,老师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征,制定更加准确和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增加课堂的积极性,强化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参与式学习 教学策略
将参与式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参与性学习的推进,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专注的加入课堂活动和讨论中去。不但如此,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所以,这要求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设定,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有趣或者具备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教学的内容。不仅如此,增加更具有情景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吸引年龄小的学生,让小学生在趣味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最经典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每个人小学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但也是相对枯燥的计算课程。数学老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记忆方法,比如提前准备一些可爱的数字卡片,慢慢从加法引入到乘法,设置小游戏让学生进行抢答比拼,或者编一些乘法口诀表的歌曲,在视觉听觉方面都给予学生不同的刺激,增加乘法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
二、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为学生创造参与空间
老师在授课之前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专属的教学规划,以便更好的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指导他们更有效的学习。因为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具有局限性,若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如果长期如此,会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降低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老师应当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设置最低难度,中等难度,最高难度的问题,并给予所有学生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取成就感的机会,从而维持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进行数学基础教学时,老师不能一味的将所有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告诉学生,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让学生把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通过举一反三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上。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正确的引导方式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行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佳方法是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并展现他们与外界互动的能力。
这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即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成就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真正学懂了知识?学生如何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因为认真听课或者认真记了笔记,不代表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际上从学习当中获得的成就感是非常低的,从长远来看,学习会逐渐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无趣,变得不再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体现,最后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感。
什么是能让学生拥有成就感的学习方式呢?那就是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就能理解所学的知识,真正地把知识点进行运用,这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还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独有的学习体系当中,帮助学生日后更好的解决问题。
当然,老师不能期待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同一个程度,但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让学生习惯参与式的学习。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一定全是由自己叙述,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讲解题目当中去,这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重复的叙述,增强学生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还促进了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四、老师需要多激励学生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擅长的学科都不相同,每个同学的数学水平也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参与,认真完成课后的作业,学习成绩拔尖。但一定有一些学生调皮捣蛋,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学习能力差,成绩一般般,一些孩子可以主动举手说话,可以紧紧围绕老师的要求开展学习活动,但是总有些学生非常安静,并不喜欢主动发言或者说话,或者有一些不懂不敢问,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些情况当然与学生的先天性格有关,但也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有关。小学是一切学习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们的行为,是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的。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赋能式”的沟通方式。
总而言之,不仅仅是数学老师,任何学科都一样,针对小学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一味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足够的参与空间,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课堂问题,不断的鼓励每个学生所达成的成就,让学生们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如何引领学生发展[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1):74-74.
[2]曾冬梅. 浅析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10):0226-0226.
[3]王瑞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3):248-248.
[4]皮永强. 浅析如何用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4):182-182.